那年,汴京城发生火灾,蔓延了半个皇宫。火熄后,宋皇帝把灾后重建的任务放在了丁谓的肩上。
丁谓命人将三街九衢挖成壕沟,从沟中取土。取土完毕,将壕沟灌上汴水,再把外地运来的树木,全部通过壕沟水运入城中。房屋盖好,过去那些灰土碎瓦废砖,又被倒入壕沟中,平整成街道,可谓一举三得。
思维的缜密、规划的精妙,用在建设设计上,固然无人可及,如果用在排挤他人、打击政敌上,同样也无人可及。
寇准和丁谓,开始时,是朋友,更是知己。一日,寇准与另一宰相李沆议事,丁谓来拜,谈了一会儿,离开。李沆叮嘱,像丁谓这人,万万不可使其得势。
寇准一笑,不以为然。后来寇准官拜宰相,丁谓登上了副宰相的位置。丁谓曾兵不血刃,安抚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叛乱,还曾奏议为民减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对丁谓的文学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日,中书省举行宴会。寇准没注意,一些米粒粘到了胡须上。丁谓忙上前给他拂去,并盛赞其胡须。
今天看来,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出格的,毕竟是同事兼朋友嘛。可寇准却冷了脸,说了一句话,让丁谓下不来台:“一个副宰相,给上司溜须,成何体统?”
这以后,丁谓就恨上了寇准,而且私下里处处寻寇准的短。丁谓这样精明的人,要寻别人的错,还不是举手之劳。不久,丁谓投靠真宗的刘皇后,让寇准出知相州,后来一直贬到雷州半岛。丁谓掌权,不久也犯法被贬,到了更远的海南。最可惜的是,最终他上了《佞臣传》。其实,除了排挤寇准外,他实在没有干什么坏事,算得上是一个干吏。
再后来的故事是,丁谓被贬,路过雷州,要求拜访寇准,被寇准拒绝,至此,一对朋友永别,彻底断了联系。想过这件事,寇准错了,丁谓也错了。
(王灿海摘自《武汉晚报》2009年1月2日,陆小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