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情等

挚 情
  
  □文/苗向东
  美国“9·11”事件中,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
  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迅速拨出第一个电话。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拨出了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
  爱德华的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后,亲朋好友沉痛地赶到了现场。其中有两人收到过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曾拨出三个电话。那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如今,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打给他瘫痪的老母亲,她住在旧金山。当晚,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遗嘱。”可母亲摇摇头,说:“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面对死亡的挑战,事业可以遗弃,财富可以遗弃,惟独对母亲的爱不能遗弃。
  以往每当看到母亲辛劳的背影,鬓角的白发,总忍不住心中的酸楚,却很难开口说出“我爱你!”含蓄的你,把对母亲所有的爱倾注在这最后的一句问候。送一个诀别,让它再生,也让它永恒。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不计得失的友情,还是海枯石烂永不变的爱情,只要是出自内心深处的真情、挚情,都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奏出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乐章!
  (张闯摘自《人间方圆·温馨》2004年第12期)
  
  当我老了
  
  □文/益 明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儿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入梦。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金瑞摘自墨西哥《数字家庭》)
  
  自由的代价
  
  一个有风的春日里,看到有些年轻人在放风筝。空中有各种各样颜色各异的风筝在飞舞,就好像是美丽的小鸟在空中横冲直撞。猛烈的狂风无论怎么袭击着这些风筝,总还是有一根线拽住它。
  这些风筝并没有随风逝去,而是借着风势升到了更高的空中。风筝在摇摆拉扯着,那根线和它身后的尾巴使它一直这样在风中无法挣脱。风筝仿佛在大叫着:“放开我,我要自由!”即使在线的牵绊和纠缠中,它们飞翔的舞姿依然优美。最后,其中一只风筝真的挣脱了束缚。“我终于自由了,”它仿佛这样说着,“我可以随风自由地飞了。”
  但是挣脱束缚获得了自由后,等待它的却是一阵不太猛烈却也毫不留情的风。它狼狈地被抽打落地,然后竟然在枯萎的灌木丛中和杂草绞在了一处。“最终的自由”原来意味着的不过是最终毫无力气地落到泥土里,无助地被吹落在地,还有就是被障碍物一下子击败甚至断送了生命。
  我们有时候是多么像风筝啊。生活给我们布置了很多的困难和险阻以及安排了需要遵守的规则,使我们以此获得活力和能量。各种束缚和牵绊都是在风吹雨打中必定要经历到的。我们当中的一些人纠缠于这些规则和束缚中,以至于根本达不到本来能够上升到的高度。
  让我们每个人都上升到生活给我们安排好的那个高度,而也要意识到在下面的有些束缚实际上正是我们的根基所在,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平稳地上升并取得圆满的成功。
  (胡红摘自《新东方英语》2004年第12期)
  
  三朵黄玫瑰
  
  ■编译/郭委鑫
  我并不想买东西,我也不饿,但我还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进了杂货店,这种感觉太陌生了。老伴跟我相处了37个年头,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走了,而这家杂货店里有我们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鲁迪经常跟我来这家店。几乎每次,他都会装着要找什么东西而走开。其实我知道他去干什么,每次我都看见他从过道走过来,手里举着3朵黄玫瑰——他知道我最喜欢黄玫瑰。
  看着一成不变的杂物店,我满腹悲伤。我只想买几件必需品就离开。然而,因为鲁迪的去世,即便是买几件东西也不同往昔。鲁迪在世时,我们逛商店是那么愉快,如今这些事却显得费神费时。
  我在肉类柜台前停下来,想找一块完美的牛排,心里在想着鲁迪以前多么喜欢我做的牛排。突然,一个女人站到了我身边,洁白的皮肤,金黄色的头发,穿着绿色的连衣裙,身材苗条,笑容亲切。她拿起一大块排骨,放到篮子里,但又犹豫了一下,把它放了回去。几秒钟后,她又重新拿起那包排骨。
  她注意到我在看她,于是笑着说:“我丈夫喜欢大排骨,不过这块太贵了,我真不知道该不该买。”
  我看着她的双眼,压抑住悲伤说,“我丈夫8天前去世”,我极力控制住自己颤抖的声音,“给你丈夫去买吧,请珍惜跟他在一起的每一刻。”她终于把那包排骨放到了篮子里,先是摇摇头,又对我笑了笑,推着车走开了。
  当我勉强给自己买好了牛奶和冰淇淋时,我转身看见一团绿色向我走来。我认出是刚才那位美丽女士,她手里拿着一小包东西,脸色上带着很美的笑容,如果在她那金黄的头发上加上一个光环,她简直就是一个天使。当我看清她手里拿的东西时,我的眼睛模糊了。
  “这是送给你的。”她说着,塞给我3朵很漂亮的长茎黄玫瑰。她在我脸上亲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走开了。
  我真想告诉她,她这样做对我意味着什么,想告诉她这些黄玫瑰对我有什么意义,但我还是没有开口。我低头看着这些漂亮的玫瑰花,周围簇拥着绿色的叶子,我简直无法相信,她怎么知道的?突然,我明白了,我不是孤单的。
  鲁迪,你没有忘记我吧。其实你一直跟我在一起,而她,就是你派来的天使。
  (丫丫摘自华夏经纬网,唐涛图)
  
  破窗效应:小破坏带来大灾难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结果怎样呢?
  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车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这辆车仅仅几小时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纽约市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人们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纽约的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凌乱,到处涂满了污言秽语,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这一切都使得外地人对纽约谈虎色变,不敢只身去纽约。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局长布拉顿在给《法律与政策》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谈道:“地铁无序和地铁犯罪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蔓延,那些长期逃票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无家可归骂街的、站台上非法推销的、墙壁上涂鸦的……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使得整个地铁里弥漫着一种无序的空气,我相信,这种无序就是不断上升的抢劫犯罪率的一个关键动因。因为那些偶然性的犯罪,包括一些躁动的青少年,已经把地铁完全看成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了。”
  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警察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
  结果发现,每7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1名是通缉犯;每20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1名携带武器。难以置信的是,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开始下降,治安大幅好转。
  1994年1月,布拉顿被任命为纽约市的警察局长,升为警察局长以后,布拉顿开始把这一理论推广到纽约的每一个角落。
  “警局的最高领导居然要关心街头那些‘毛毛雨’犯罪,这在纽约市是史无前例的,甚至在整个美国绝大多数警察局也是史无前例的”,马里兰大学政策研究专家沙尔曼感慨地说。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在“破窗理论”的指导下,纽约市的治安大幅好转,甚至成为全美大都会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乐静摘自《木桶定律》,机械工业出版社)
  
  没见过这么美的牛奶海洋
  
  美国有位医药发明家,小时候很喜欢喝牛奶。有一次他打开冰箱,拿大罐的牛奶,结果没拿稳,手一松,就把整罐牛奶打翻了。
  他害怕地缩在墙角,因为牛奶洒了一地,他担心会挨骂。当妈妈听到异声走过来后,并未如想像中的生气,而是温和地说:“你好厉害,妈妈长这么大,都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牛奶海洋。你愿不愿意跟妈妈一起把这里打扫干净?”母子俩于是挽起衣袖,将厨房打扫得很干净。这时,妈妈又把儿子先前打翻的塑料牛奶罐装满了水,放进冰箱,然后教他怎么拿才不会打翻。
  当年打翻牛奶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是个具足信心和勇气,不断尝试、试验的发明家。
  心理学家说:“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的时候,发再大的脾气,也是于事无补,而且,愤怒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错误。若我们在生活中,当错误已是既成的事实时,就必须勇敢面对、勇敢承担;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不仅使别人遭殃,受害最大的便是自己。”
  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好坏与否是会影响未来的。与人相处或工作当中,遇到不平衡或不愉快时,倘若我们以愤怒的情绪来处理问题,往往让事情朝更不理想的方面发展,且让彼此间的人际关系毁于一旦。相反地,假如我们以不慌不乱、心平气和的心态来面对,如同那位医药发明家的母亲一样,用“正面思考”的方式来处理,不但能解除彼此间的尴尬与不愉快,也能让事情在圆满中获得有效的解决。
  (周学军摘自2004年12月21日《今日女报》)
  
  穷男生的爱情
  
  □文/珞珈山水
  面包和爱情的争执,答案到底在哪里?
  跟很多普通的故事一样,我是个特困生,是村子里惟一的大学生。我们那么穷的家,终于看到希望了,终于有人要到北京去念书了。他们不知道我在城里同学面前是多么自卑,不知道我是怎样费尽心血去学普通话,练英文,不知道每个月做家教赚学费和寄钱回家给弟弟交学费。我的生活就是一直念书、上课、考试、赚钱,只要有兼职的机会,大家都过来找我。
  她是我下一届的学妹,迎新的时候我接她,帮着拿行李,找床位。她一定要请我吃饭,我就吃了,吃完后我付了账,又带着她在学校里走了一圈,帮她认路。后来她说,那时候就开始喜欢我了,高高瘦瘦的,特别沉默,有很多心事似的。
  是啊,那时候的我正在努力地想,付了账后我这一周的伙食费怎么办。
  她真是天真啊,那时的我也真是天真啊。被爱情迷住了眼睛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出来,什么话都能说出来。
  她父母要见一见我。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是被他们家吓了一跳。她爸爸一直都皱着眉,看着我破旧的牛仔裤和旧衬衫。我无法忘记她妈妈跟我说的一句话:我家楠楠从小没吃过一点苦,没受过一点儿委屈。小伙子,你能做到吗?我没有回答。这一切就是我所能给她的,一个贫穷的爱人所能给她的。
  她父母也真是一番苦心,鼓励她出国留学。她还高高兴兴地跟我说:咱们一起申请吧,我们到国外去念书。我笑了,说好啊。我没告诉她,我弟弟高考失利了,要复读一年,我妹妹正上高三。我强迫她背单词,考完GRE,我帮她发简历,发资料,写申请,忙得比她自己还上心。她开始越来越犹豫,问,你呢?我说我容易,我当过枪手替考都考得不错,怕什么。终于等到她的Offer了,我松了一口气,打电话给她妈妈:阿姨,楠楠可以留学去了,你们放心吧。她妈妈很迟疑地问你不跟过去吗?我说我不会去的,我有家人需要照顾,我真心希望楠楠一生幸福,所以我也绝不连累她。她妈妈在电话那边哭了,说你是个好孩子……我说我明白,我不怨你们,真的。
  她走了,生活还在继续。有时候我会看那些爱情故事,每个痴情的女主角,都那么像她。我想在这里对她说完这段话:如果10年以后我自由了,我会先去找你,只想远远地看你一眼,你幸福的话我绝不打扰你,你要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那么,让我再说一次我爱你。
  (张国强摘自《女报·时尚》2004年第12期,唐涛图)
(作者:苗向东等)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