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24-10-25日转载自: 原作者:
Martin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的住所是一幢3层小楼,我预訂的房间位于顶层的阁楼。
在去往住处的路上,我收到了Martin的邮件:他临时要去外地讲课,这两天房子归我一个人使用。邮件里附有一个PDF文档——是一份长达8页的住宿说明。说是一份住宿说明,我却觉得它更像一张“藏宝图”。里面详细说明了如何从地铁站到他家,家门口装有钥匙的3个密码盒,哪一个是给我的、怎样打开、里面的3把钥匙分别是开哪个门的,床单放在阁楼的什么位置,浴室的钥匙在哪里……条理清晰,还配图加以详细说明。
刚坐下歇了口气,Martin的邮件又来了。一开头便是:“我估计你现在已经把床单和洗漱用品都找到了,那么我现在告诉你,附近有哪些吃饭的地方……”
在剑桥市的两天时间里,这名严谨的房东俨然是我的隐形地陪。遇到任何问题,只要我发邮件过去问,他都会第一时间解答。
离开的那天早上,Martin回来了。我对他每天在邮件里有问必答的体贴表示感谢,然后问:“你两天都不在家,这房子就我一个人住,我有所有楼层的钥匙,你不怕我把你的东西都带走吗?”Martin很惊讶地反问:“你会吗?”我说:“当然不会,但是你不能保证所有房客都不这么做啊。”他耸耸肩说:“在之前预订住宿的过程中,我跟你有过交流。我也看过网站上别人对你的评价,绝大多数是‘无可挑剔的住客’,我相信大家的反馈。”
我突然有些小小的感动。在离中国万里之外一个异国的小房间里,一位美国教授目光如炬地捍卫着中国人的诚实和本分。
(惜 茹摘自《青年参考》2016年11月23日)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