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师弟是麦肯锡的合伙人,他告诉我,麦肯锡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问应聘者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离开麦肯锡的时候,你下一个目标是哪家公司?”有目标、有理想的人,才会珍惜眼下的工作。
“四年以后,当你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就能够把员工点燃。
什么叫作“把员工点燃”?有一本书,叫《干法》。这是一本特别经典的书,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写的。
在《干法》这本书里,稻盛和夫把员工分成三类:
第一类叫自燃型。就是自己划根火柴就能把自己烧着。自燃型的人,不用任何人管他,他自己就会玩命干。
第二类叫点燃型。你给他做做工作、谈谈心,然后划根火柴烧他一下,就能把他烧着。
第三类叫阻燃型。你拿火焰喷射器喷他,喷完他还是原样,就像陶瓷做的一样。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阻燃型的员工。
我有一个朋友在杂志社当编辑,经常跟我抱怨:“你知道吗?我现在练成了一招。”
我说:“什么招?”
他说:“我编辑任何文章,只用三个组合键,就是Ctrl+C(复制)、Ctrl+A(全选)、Ctrl+X(剪切),多一个我都不用。”
我问他:“你干吗这么挑战自己?”“我要对得起单位给我的那份钱。因为老板给钱太少,所以我只用复制、全选、剪切这三个组合键,就能把这份工作对付了。”
我问他:“你这样编出来的文章好吗?”
他说:“当然不好了,只能算凑合。”
我问:“那你的水平这几年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下降得厉害,我现在出去找工作都找不着。”
“那你这是何苦呢。你整天跟老板这么对付着,让自己的水平不断地下降,为什么呢?”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说句实话,到处都是。还有很多人把这叫作“职业”,说:“我这个人是很职业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
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你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但是,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人,就像我这个朋友一样,本身很优秀,现在却是这样的心态?
全世界的教育流派,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萨提亚,核心都一样:塑造一个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一个人的自尊来自内在,尊严感不是来自别人怎么看自己,不是來自跟别人怎么比较,而是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不太关注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我们的办法是排名,是跟别人比。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员工,整天在拿老板怎么对自己,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为什么你工作十年,工资还和新人一样?我想现在你已经有了答案。
(夕梦若林摘自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邝 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