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无孔不入,像卫星一样绕着名人转;他们赚钱不要命,时刻面临道德的批判;他们是摄影记者,干的却是便衣警察和间谍的活儿,但是归根到底,他们的恶名是由大众的窥私欲撑起的。
“砸烂他的相机”
明星与狗仔的关系,是甜蜜与敌对的关系。
明星希望通过狗仔为自己立传,把美好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狗仔为了拿到独家新闻,满足读者的窥私欲,其跟踪与拍摄方式往往让明星们吃不消。
以美国狗仔教父罗恩·加莱拉为例。他追拍杰奎琳20多年,为她记录了无数动人的瞬间,却被对方两度告上法庭。
1969年9月,罗恩躲在杰奎琳寓所的灌木丛里,等到杰奎琳和儿子从外面回来时,对着两人一阵猛拍。杰奎琳发现后大怒,对身边的特工说:“看见那个人了吗?砸烂他的相机!”
罗恩被特工送进了警察局,并被杰奎琳以侵犯隐私和骚扰的罪名告上了法庭。法官判决杰奎琳胜诉,并颁发了一道限制令,禁止罗恩在45米之内靠近杰奎琳和她的孩子,且不得拍照。但是这道禁令对罗恩形同虚设。
因为打破禁令,罗恩再次被杰奎琳告上法庭,但最后不了了之。杰奎琳改嫁给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之后,罗恩也追到了那里。有一次杰奎琳忍无可忍,一把将罗恩推倒在车上,一字一顿地说:“你已经连续跟踪我3个月了!”有意思的是,杰奎琳去世后,她的小儿子取消了对罗恩的限制令,允许他在公开场合为自己拍照。
罗恩还因为跟拍马龙·白兰度被打掉了5颗牙齿,兼下颚骨折;在偷拍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在游泳池约会时,被对方的保镖拿着棒球棒暴打;他还被碧姬·芭铎的朋友推倒在大街上。
20世纪70年代,罗恩已经成为“最令人恐惧的狗仔”了,“不是唯一的一个,但绝对是最臭名昭着的”。好莱坞着名影星瑞安·奥尼尔碰到他时,第一反应竟然是:“是加莱拉,快跑!”其惊慌失措的神情,是明星们碰到罗恩时最典型的反应。
早期的狗仔并不是有意丑化明星,他们最初的目的只是想把名人从云端拉下来,拍摄其生活中最真实的瞬间。而且,早期狗仔的工作热情,并不完全与钱挂钩。罗恩说,他不停地拍“只是因为热爱摄影以及这种拍摄方式,把照片冲印出来拿在手上,这是一种心理奖赏。看到照片登出来,又是一种奖赏。最后你拿到了支票,那是终极奖赏”。
他当年一连数天躲在一间老鼠横行的仓库里,拍到了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参加婚礼的照片,不过才卖了400美元。他的乐趣显然不在于挣钱,“我感兴趣的是拍照,而不是打电话卖照片。”
狗仔背后的财富链
如果说早期的狗仔还注重拍照的艺术气息,那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狗仔身上唯一剩下的就是金钱的味道,这是由环境的变化决定的。
首先是狗仔身份的变化。早期的狗仔大多是科班出身,而今天的狗仔则大多是半路出家。很多人在加入这个行列之前,曾是夜店保安或是酒店、餐厅的服务人员,其中大部分都有为狗仔提供线索赚取小费的经历。
观众日益膨胀的窥私欲也把狗仔训练成了无孔不入的偷拍王,因为一般的明星照已经很难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审丑的趋势让狗仔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了明星的丑处,比如偷情、床照、家庭暴力……而数码相机和手机拍照技术的发展,让很多业余爱好者随时随地为媒体供图成为可能。某种程度上,人人都有做狗仔的潜力。美国有人专门开设了一个网站,用以购买普通人用手机、相机拍摄的照片,且报酬极具诱惑力——流行天后布兰妮第一次结婚时,被在同一所教堂举行婚礼的另一个新郎发现,他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就卖出了30万美元的好价钱。
狗仔行业的种种变化,让“这个行业已经丢掉了它的高贵,人人都可以成为拍摄者,他们追逐的目标由伊丽莎白·泰勒变成了林赛·罗韩,再也没有什么耀眼的明星,也不可能创造经典了”。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现今的狗仔已经沦落至“为了钱财,良知泯灭”的地步。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想方设法来激怒明星,因为“明星生气的照片更加值钱”。
狗仔是一个高危职业。他们不仅要面对工作时的种种意外(比如车祸),还要遭受明星或其保镖的拳打脚踢。更有甚者,还会挨枪子儿。西恩·潘与麦当娜结婚时,狗仔乘坐直升机前往拍摄,被美国坏小子一阵步枪扫射,仓皇而逃。马拉多纳对抗狗仔的方法也非常极端,他曾用气枪扫射了在自己住宅附近伏击的狗仔。
当然,这—切冒险是值得的,因为“这一行业利润惊人,即使只是兼职,也有6位数的收入”。
1997年,戴安娜王妃发生车祸后,一名狗仔哭了,因为戴安娜去世相当于断了他的财路——他偷拍戴安娜超过10年,总共赚到了14辆跑车和3栋别墅。
而布拉德·皮特与安吉丽娜·朱莉恋情首次曝光的照片,则让狗仔轻松进账50万美元。
狗仔最乐意蹲守有争议的明星,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财富的来源。仅2007年,布兰妮创造的产品总价值就超过了1亿美元。所以跟拍布兰妮的狗仔驾驶的汽车,都要比其他狗仔的汽车高档。
沾血的狗仔队
狗仔在追逐名人的过程中,经常会给对方带来身体伤害。
林赛·罗韩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自己的一次受伤经历:“一名摄影师开着车紧追斯嘉丽·约翰逊,害得斯嘉丽的车撞到了我的车,手脚有些淤伤。”而马拉多纳和女友在躲避狗仔围追堵截的过程中失足跌下楼梯,还有4个月就要降生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胎死腹中。
1997年,戴安娜王妃与男友在被一群狗仔追逐的情况下发生车祸,各国对狗仔的愤怒和谴责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戴安娜的弟弟把姐姐的死归咎于小报和八卦杂志的编辑,称他们对独家名人照片的追逐,促使狗仔不惜用卑鄙的手段获取照片,这些编辑手上也“沾着戴安娜的血”。
2008年,美国洛杉矶市议员丹尼斯·扎因呼吁立法抵制狗仔队,免得他们“像一群狼一样行动”。但是,用立法抵制狗仔队的做法争议不断,洛杉矶警察局局长威廉·布拉顿就发言说:“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发现自从‘小甜甜’布兰妮开始正常穿衣服、富家女帕里斯·希尔顿不再刻意给别人添麻烦,狗仔队的事就少多了。与其限制狗仔队,不如请明星自律。”
正是名人自己造就了狗仔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写明星八卦新闻着称的作家彼得·豪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说:“名人比我们普通人需要更高的曝光率,所以说,这是一条双向街道,名人对此应对自如。”
罗恩也认为那些爱抱怨的名人很虚伪,“他们明明很喜欢出风头,越是抱怨,越是能赢得曝光率。事实上,公众也很虚伪,他们看不起狗仔队,却又很想窥知名人的私生活。而一切针对狗仔队的指控和抗议只会激起更多的新闻和好奇心。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报道自己所见的事物,我们尊重事实。”
事实上,给狗仔爆料的线人身份虽然千奇百怪,但大多数都是明星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兄弟姐妹、父母、司机或是秘书,甚至是明星本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就把狗仔看做是“保障社会公正的非常崇高的职业,就是要把公众人物和高官的行动公之于众,满足公民的知情权”。
因为名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公信力赚钱,当然要为此付出代价,但前提是狗仔不能违法。只不过知情权与违法的界限有时很难界定,这也决定了明星与狗仔之间甜蜜又敌对的关系会一直维持下去。
(作者:郝一默 来源:《翻阅日历·延河》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