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大明衣冠很热闹
2007年10月,天涯娱乐八卦论坛里,忽然有人开了一个帖子:《Q版大明衣冠》——明代服饰漫画图解,开帖者署名“撷芳主人”。该帖不大像八卦,一上来就痛陈大义:
“中华服饰历代各不相同,使今天的人们无法了解古人真实的衣着样子,往往是凭借古代人物画和戏曲、影视并不完全正确的展示来想象。尤其中国影视制作中的古装服饰五花八门,逐渐走向了一种极端扭曲的病态审美。这次按《大明会典》及《明史》并参照明代写实主义的肖像画绘制一套Q版的《大明衣冠图志》,希望能为大家了解明代服饰出一份力,并且努力证明原汁原味的中华服饰并非不能通过现代方式展示。期待中国的影视服装制作和古装动画漫画造型能在本国文化的表达上超越邻国。”
严肃的表述之后,一张张鲜艳可爱的卡通贴图立刻让人眉目舒展:卡通娃娃们身着明代各式人物的衣冠,从皇帝皇后、文武百官到普通人,Q劲十足,冠服的细节却毫不含糊,完全从史料考据中而来。网友们大呼可爱,热议不休,帖子瞬间盖成高楼。
参与讨论者更是卧虎藏龙,不乏对古代服饰与文化深有心得之人,网友们的意见不断修正着边画边发帖的撷芳主人的创作,当帖子翻到13页的时候,他索性从头又画了一遍。
网友不停地转发、引用,让这些身着明代服饰的卡通娃娃迅速在各大论坛走红。在帖子发完之后,无论撷芳主人还是热心网友,都对原帖进行了脱水整理,使之成为完整的网络书籍,方便大家分享下载。网络上,可以下载查看《Q版大明衣冠》的站点多达上万个。某出版社的编辑在网上看到《Q版大明衣冠》的热度,与撷芳主人联系出书。于是他又花了一年时间重新绘图,出版为五百多页的图文精装书。
撷芳主人成长史
撷芳主人是如假包换的三十男儿,姓董名进,湖南株洲人,已经在北京漂了几年。
晨昏颠倒,又爱宅在家,还是个喜欢钻研的技术男——这个80后小伙子有些腼腆,话语谦虚,态度谨慎,说话时脸上总是笑微微的。他上午睡觉,下午看书、学习、画图。夜深人静时是他“出来活动”的时间,不是出门,而是在网上,管理论坛,跟其他一样是夜猫子的版主在QQ中聊天。这工作全凭一腔热情。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生活并不算丰富,大人们看花鼓戏,董进就跟着看,电视里播戏曲他也看,家里的《西游记》、《三国》等小人书他都翻了个遍。那些小人书都画得很好,古装造型很漂亮。小学时,无论男生女生,很多爱画古装美女,他也经常画着玩。很快他们接触了日本动漫,《圣斗士》、《尼罗河女儿》这些与古典文化相关的作品迷住了他们。同时,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的风潮也影响着少年们对古典文化的热情。上中学时,他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人物的造型,大家开始寻找相关资讯,相互交流。他看到的第一本有关中国古代服饰的书籍是《中国服装史》。
董进父母对他的未来规划是学医,然后进厂医院。因为不喜欢,刚工作两年他便辞职了。他在家学京剧、学昆曲,还专门跑到苏州去和昆曲迷们交流。之后他想明白了自己的喜好,到北京开始学习平面设计。
2005年的北京,网络已经深入生活,传统文化热正在论坛上兴起。董进进入“大明论坛”,看到很多与服饰有关的资料、图画,不仅在现实书籍中看不到,而且实际的造型与他原来想象的也有很大差别。董进决定建一个专门的服饰论坛,起名“大明衣冠论坛”。
网络让他很快找到了同好,大家在一起讨论,共享资料,共同学习。他觉得自己做论坛最大的作用就是四处网罗好的资料,于是他起网名叫“撷芳主人”。很多人误认为他是女生,也有很多人误认为喜欢钻故纸堆中、喜欢昆曲的撷芳主人上了年纪。他笑着说:“以前会觉得,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戏曲的都是老年人,等有了网络之后,大家才发现实际上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也很多。我们这样的草根业余团体,希望能搭起专业研究和大众之间的桥梁。”
之前董进的父母总是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瞎折腾什么,后来他们学会上网,看到了儿子的论坛,看到他的影响之后,才发现过去认为他“沉迷网络,不靠谱”是错误印象,于是他们开始支持儿子的网上事业。
《Q版大明衣冠》在网上走红之后,明朝娃娃们四处亮相,被制成T恤,被印在化妆品上,被制成玩具,被电视台用作背景版,甚至故宫门口小店卖的旅游纪念品,都有这些招人喜爱的娃娃。
好多人说,撷芳主人肯定发了。其实除了自己做过一套扑克牌,董进并没有授权过自己作品的商品开发。他说,当初把画发到网上的时候虽然申明过版权,但是早已预料到结果。他把自己的画当做公共财产,大家传播分享就好。至于商品开发,董进说:“将来有机会开发的话,我可以重新设计,传统文化里可挖掘的东西很多,我另外画一套好了。”
但是,2008年某国外古装剧中的一个镜头激怒了他。该剧盗用了他画的一张明代皇后的图,将之Ps成一张该国嫔妃的画像。他愤然在论坛、博客等多个地盘发帖,痛斥对方“剽窃加篡改”。
时过境迁,心态成熟很多的董进依然认为,借用也就罢了,但篡改自己的作品难以接受。他说:“我发帖不是想控诉,而是想普及。我们忽略的,别的国家更重视……影视剧不仅仅是娱乐品,它同时也影响人们对于文化的吸收。我们对中国服饰的了解远不如日韩对自己的了解。”所以,当董进听到网友感叹精美的日本和服远胜中国服饰,或者《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里展示的衣服很像韩服的时候,总是感到无奈。
他说,很多事情还需要专业机构的重视和行动。“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启蒙,是普及和发声,让大家知道,年轻一代有了解的愿望,有进行自我文化表达的需求。”
(作者:刘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