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现在成了个热门词,好像谁要在一家公司干了一辈子没跳过槽,就成了珍稀物种。其实,跳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也不是什么时候跳都会得到好的回报。跳槽应该看好自身条件,了解要跳过去的企业的情况,确认未来机会大于现有机会,有一个完整思考缜密分析的过程。
任何一次清醒的跳,都可能带来一次快速的成长;任何一次盲目的跳,都可能将自己投入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甚至可能是一次无法纠正的致命错误。
“跳”出来的烦恼
小健原来的公司不大,但效益不错。老板有点儿抠门儿,可挺重视小健的。
今年年初,一家知名企业投资北京市场,热情地邀请小健参加了开业式。会后,那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把小健叫到一边,真诚地说了句:“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熟悉地区情况,又有实战能力的销售管理人才!”这样的暗示让小健的心怦怦跳了半天。
春节前,知名企业的人力总监打来电话。小健知道,对方公司实力相当大,还是国外著名投资公司支持的企业。当对方开价月薪8000元,补贴2000元时,小健的心彻底被俘虏了。
春节后,小健辞掉了原来的工作。临别时,小健请大家吃饭,老板说了句:“你是人才,到哪里都成。只是,在大企业里混不是件容易事,你保重吧。”
新加入的企业真是太大了,总监全是“海归”、名校高才生,明明是对着一屋子中国人说话,可偏偏都讲英文。小健大专生的英语水平,听这流畅到绕口令一般的讲话,简直就是天书。
以前公司小,什么事都好沟通,真急了可以直接找老板办事。到了大企业,别说老板,连运营副总想见都不容易。有什么方案计划要逐级上报,还要电子化办公,报告、方案、总结、计划统统电子版。
去了3个月,工资是不少,可小健没一天22:00点以前回过家,周末也基本都搭进去了。给的薪水高了任务压力自然大,如何完成目标任务就成了他的每日债务。在这里什么都要统计汇报,晨会夕会电话会一个接一个,预算表计划表销售表一张接一张,他一直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
还有就是这里的人特别牛,不是在500强做过经理,就是在华尔街有过发展。反正是见面风度翩翩,说话道貌岸然,就是没人告诉你怎么工作。
小健试着沟通交流,尝试融入人家的圈子,结果,总感觉自己被客气优雅地拒之门外。3个月了,小健不明白的事问谁都是含笑告诉你:“程序就是这样的,你慢慢就习惯了。”小健现在真后悔离开以前的公司。
高水平的跳,跳出大不同
李佳林在酒店当前台时,谁都认为他会成为大堂经理的接班人。因为他不仅长得帅气,说话也大方得体,同事更是有一个算一个地愿意和他聊天。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苦熬了3年之后,机会眼看就到手了,他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辞职。
佳林职高毕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那年正赶上酒店招人,就进了这家京城当时最有名的五星级大酒店。
工作两年的时候,身边几个不安分的家伙开始琢磨着换个地方。一方面因为酒店工作时间不好,倒来倒去实在折腾人;另一方面就是他们认为这工作是青春饭,总不能30岁了还当服务生吧?可佳林没动心,谁走他都欢送,可他自己就是不动地儿。
有朋友鼓动佳林:“你看那些来这儿享受的大小老板,哪个有你帅?哪个有你机灵?你换个地方就不一样了。你外语好人又帅,找个好地方不难。”佳林说:“我先把大专文凭拿下来,然后再在这里和老外多聊聊,要不说的英语老像伦敦郊区种西蓝花的。没准备就瞎跑,说不定连这口饭都没得吃了。”
到了第三年,佳林通过前台工作认识了一位跨国公司的驻华老总。因为佳林态度好英语棒,所以这位老总每次来京开会都找他聊几句,聊多了也就熟络了。一天那老总问佳林,是不是愿意转行。佳林又惊又喜,给朋友打电话让帮忙打听一下这公司。
佳林说,调研不是不放心人家,是不放心自己。提前了解一下企业,这样过去了就有准备,可以尽快适应。再有,自己对那行业不了解,一旦加入就存在是否能够快速融入、平台是否容得自己逐步成长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这一跳的效果。最后他说,自己过去只是做个小小的客户服务部接待员,全面了解企业的机会不多,趁没去多问问,以免去了什么都不清楚。
就这样,放下经理不当,佳林去了那家公司当了个客服接待。佳林在那里工作了9年,从接待员干到了华北区总经理。这期间他最不顺利的时候,是看中他的老总退休,换上来的新老总对他不认可,几次提升的机会,都被新老总喜欢的人顶了去。这时一家国内的500强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猎头价高得能让人眼珠滴血,可佳林始终不为所动。
他有他的理儿,说是目前在这个公司还没学习完,许多环节因为跨得远还没弄清楚流程,基础不扎实就跳说不定跳砸了。再有就是,那个500强企业的管理风格不适合自己,别看这个平台上自己表现出色,那是基于这里给予的条件。要是换到那一家,适应周期长不说,人家花高价要回报,你不能迅速见成效,人家就可以迅速降能耗。就这样,9年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已经稳坐总经理的位置时,他居然才想起跳槽。
以退为进,坚持就是胜利
赵炎中专毕业那年进了家中档饭店做客房服务,3年的时间他做到了领班。就在他快晋升客房部主管的时候,酒店被并购了,人员也要调整。
新集团对他们提出了3个调整方案:一个是进另一处规模大档次高的酒店,还做客房服务;再有一个是到集团新建的酒店去选择一个新岗位;再有就是原地不动,只是管理干部全要新任命。
对于赵炎他们几个算不上领导的小头目来说,哪个选择都是要归零的。领班级的同事陆续选择了离开,留下的大多选择原地不动。赵炎也很纠结,但他选择了集团新开的一家酒店,干上了保龄球馆的服务员。说是服务员,其实就是给客人换鞋存鞋的。
他说:“在这边,新酒店全是新人,大家起点一样,机会相对会多一些。反正不就是又回到服务员了吗?从头来我还能改掉以前容易出错的地方呢!”
在新位置上,赵炎干得非常投入,不光给人家换鞋,还教不太善于打球的人击球要领。下班后,他自己找地方练习,指导那些来过运动瘾的客人。
一年时间,赵炎做到了主管。十年弹指间,如今的赵炎,已经到他们集团的最新酒店当总经理了。
我们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候需要以退为进,只是真正轮到自己退的时候,常常会心态失衡,也就无法在退的时候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斗志。其实,那些不肯选择退的人,离开后还是归零重来,消耗的是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这个过程,需要付出比在原地退一步更多的代价,也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邓卉卉摘自《跳槽是个技术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