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包并非“金刚不坏之身”,它们同样怕水
陕西科技大学皮革专业王立新教授说,名牌包不一定全是真皮的,制成名包的原料有可能是天然皮革或仿皮革。大众普遍认为皮是天然的,而革是加工的,其实在皮革制造业内,皮和革没什么区别,都是从动物身上剥下,以一张一张的形式加工。而仿皮革是通过聚乙烯等化工原料做成的,成批量以一卷卷的样子出现。通常仿皮革表层会添加涂饰层,以增加亮度,达到天然皮革的视觉效果,由于含有无纺布等化学纤维,所以相对容易燃烧。而真正的天然皮革也可以燃烧,但短时间燃烧不充分,需要长时间才能烧毁。
曾历任LV专卖店店长、奢侈品鉴定师的李日美介绍,无论名包的原料是真皮、帆布还是降落伞布,都是易损易划伤的,并不存在真品包“难剪”、“难烧”的特性。除此之外,还流传着“真品包不怕水”的说法,其实所有包都怕水,奢侈品也不例外,遇水后要立即处理干净。比如,每一个爱马仕包都有一个配套的防水雨衣,就是为了雨天套在包外,防止包包受潮。
当然,虽然名包也怕水、怕剪、怕烧,但是与普通包相比确实有性能优势,比如密闭性要好得多。在1911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曾打捞出一只LV皮箱,虽然经过数十年海水侵蚀,外观已经走样,但是内部的物品却能基本保持完好。
名包由于材质不同,表现出的性能也大不一样。例如爱马仕的包以野生鳄鱼皮最为知名,其次是来自人工饲养的鳄鱼皮,鳄鱼皮不仅光泽度好,物以稀为贵,而且较坚固硬挺。香奈儿广受欢迎的羊皮包则不同,羊皮虽然细嫩美观,但是太“嫩”了,容易留下划痕,一旦落了灰,只能用鹿皮擦,用普通毛巾或纸张擦都会出现痕迹。
名包是如何出炉的
SECOO奢侈品购物网、寺库公司负责人宋玉伟说,名包的原料有真皮的,也有人工的。以真皮而言,牛、羊、猪、骆驼、鳄鱼等都有选用。猪可以大量养殖,牛相对就少一些,而鳄鱼则是保护动物,各皮料稀缺性不同,导致价格差异。如果进行穿刺试验,用同样尖锐的刀具,以同样力度刺向皮料,有可能鳄鱼皮厚而被弹回来,牛皮穿透一点,而猪皮被整个穿过。这是不同皮料纤维机理造成的,而纤维机理不同会导致包包的耐磨性、抗损性、易变性有所区别。
名包原料中,牛皮是比较常见的,但要把牛皮制作成一个名贵的奢侈品包却大有讲究。首先牛皮分黄牛皮、水牛皮等,品种、生活环境、地域的不同造成牛皮皮质不同,而皮质不同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耐酸碱性,耐酸碱性不好的皮质就可能受到雨水或手汗的较大程度侵蚀。
其次要考虑选用几岁牛的皮。小牛和老牛大不一样,这就像小孩子和老人的皮肤质感迥异。一般来说,欧洲各国多选用三岁牛的牛皮。
选择了品种和年龄之后,在一张剥下的牛皮上选择使用第几层皮来制作包也很关键,若选择不好,包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事实上,牛皮有一定厚度,可以分多层使用,头层皮即最外面的皮油脂厚,纤维少,柔韧性不足,体毛汗腺粗大,用在包包上有失美观,多用于制作皮鞋或工业用途。与头层皮不同,越里层的牛皮含油量越低、防水性越差,但是纤维多,柔韧性好,适合做包包。
最后,还要确定选用哪一部位的牛皮,后背、前胸、腿部、臀部等位置的牛皮各有不同。颈部、肩部的皮由于运动量大,肌理柔韧度好很多,而前胸就相对差些。在经过类似这样N个步骤的选择流程之后,假定最终选择了三岁黄牛肩部的二层皮,很可能一头牛只能做出一个奢侈品包,其他部分被用来做皮鞋或价位较低的其他牌子的包。
牛皮剥下后,纯皮很硬,且容易长毛,有异味,这就需要经过数次抛光、打磨、化学处理及之后的几百道工序。以简单的压合工艺来说,原料被压合后缝制,起到定型的作用,如果压合没有做好,皮质过一段时间会走形。按正规的制作方法需要压制几个小时,用多大的力,压在多大的面积上,这些细节都有所规定,而仿品或小牌子的包虽然也进行这一工序,但是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或者用力不够,比如本应使用200牛顿的力而只用了100牛顿。在压合中使用的力是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的,压重了会有破坏性,而轻了又起不到作用,这些都体现了名包和普通包的区别。
名包背后的仿品市场
名包广受欢迎且价格高昂,这就使仿品包有了市场。事实上,仿品包历史悠久,早在1858年,LV的第一个“假包”就出现了。如果对手头的包包不确定,尤其是收到包包作为礼物的时候,去做个鉴定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一个名包是如何被鉴定的呢?李日美介绍,鉴定奢侈品包可通过肉眼和仪器两种方法,或将两种方法结合。
肉眼鉴定名包需要鉴定师拥有丰富的经验。事实上,大品牌包并非千变万化,而是相对一致,这种传承一贯性体现在选料、工艺、配件、手感、气味的一致,如果鉴定师经验丰富且对真品足够了解,几分钟就能鉴定出一个包的真伪。鉴定师拿过来先闻气味,假包有浓重的药水味,这是由于皮质处理工艺水平不够造成的。接着,检查拉链、边边角角的做工走线、编号、印字等,这些细节最容易使假货暴露。而且,每个品牌都有自身特点,不同材质的外观也各不相同,比如鳄鱼皮看起来像一块块拼接起来的,而鸵鸟皮则有颗粒状疙瘩。
虽然肉眼鉴定是最常见的方法,且更省时,但是这种鉴定模式类似老中医看病,由于依靠个人主观判断,情绪、天气等方面有可能产生影响,当无法确定真伪时,就需要仪器来帮忙。
在高倍放大的仪器面前,真包、假包呈现出迥异的特征。例如,仿品使用的是与真品不同年龄的皮质,它们的角质层厚度在仪器下显示出区别,就像不同年龄的人皮肤粗细程度不同,年龄大的皮肤角质层厚一些相对粗糙,反之角质层薄一些较柔软。同时,年龄小的皮质水分较多,弹性好,纤维机理短,较细、脆;而老皮则干枯,缺乏活力,这些区别在仪器下显露无遗。
凭借鉴定师的经验和先进的仪器是否能保证万无一失呢?也不一定。现在不少造假者购买真品包,拆了之后学习,不断模仿,可以做到“形似”,但由于“神不似”,还是能被业内人士发现。其实造假者也能做出和真品一样的包,只要像真品一样不计成本,制作工艺很多时候不是秘密,但是这样做成本太大,在造假市场上无法生存,因此假货永远无法“乱真”。
(海穹摘自2011年6月20日《北京科技报》)
(作者:秦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