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临头,为什么有的人生还,有的人死去?生还者熬过了怎样的考验?
英国作家本·舍伍德四处游历,会晤大难不死的男女老幼,探索生死一线之间的奇迹,并将他的发现写进新书《幸存者俱乐部》,向我们展示了幸存者的秘密。
扎进胸口的毛衣针 2006年1月9日,是56岁的儿童图书馆管理员爱琳·克洛的幸运日。当天,克洛去朋友家参加编织爱好者聚会。当她走上两级宽大的台阶,没怎么使劲,突然就绊了一跤。她面朝下往前重重跌倒时,手上还拎着3个袋子。着地的时候,她的胸口正撞在一袋尚未完成的毛线活上。她把身上穿的红色毛衣撩了起来,接下来的画面令她此生再难忘却—一根折成V字形的木质毛衣针,约莫4英寸长,正好扎在了她的胸口上。肇事的毛衣针一折两断,穿透了衣服,从文胸正中扎入。
“天哪!”克洛倒吸一口凉气。织友们围拢过来,要不要把那玩意儿拔出来?“别动它!”克洛大声说。纯粹是出于本能,她想到了医院再让医生处理伤口。事后,医生说这第一步决定非常英明,否则就要死人了。
下一个问题,要不要马上开车送她去医院?“不行。”克洛下了决心,“赶紧叫救护车!”等待急救人员到场是第二个生死攸关的正确决定。在送往急救室途中,如果毛衣针有哪怕是最轻微的移动,克洛心脏上的伤势就有可能无法逆转。她小心翼翼在沙发上坐下来,等待救护车。当时她头脑十分清醒,她想到了女儿卡莉。克洛42岁才得到这个宝贝女儿,很享受做母亲的快乐。躺在急诊室的床上,胸膛上扎着尚未取出的毛衣针,她在心里说:“我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怎么可以死?”在克洛跌倒在台阶上半小时后,胸外科医生将给她开胸,对心脏做修补手术,然后将胸骨复位、缝针。手术会给克洛留下一道7英寸长的疤痕—从脖子正中延伸到胸膛正中。医生们会救活她。再以后,偶然也好,命运也好,那根毛衣针会回过头来拯救她的生命。实际上,克洛的求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开胸手术12天后,克洛在早上醒来,觉得前胸后背剧痛不止、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医院。在CT扫描时,放射科医生发现她胸前有片阴影,需要做切片检查。检查结果:克洛右乳患癌。医生说,那根扎到心脏上的毛衣针救了她的命。如果她不是被送到医院,肿瘤就可能会在长大扩散时才会被查出来。克洛用了1整年的时间进行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最终大难不死。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白白送了命?人类正常的体内温度为37摄氏度。体温降低,事情就会出岔子。体温低到26.6摄氏度时,死神就上门了。保罗·巴尼在波罗的海上漂浮的救生筏上获救时,测得体温为27.7摄氏度,一般人在体温为31摄氏度时已昏迷不醒。保罗·巴尼在埃斯托尼亚号(大型汽车轮渡)失事后幸免于难。那次海难发生于1994年9月29日凌晨1时许,当时海上有9级大风,一共852人遇难。保罗·巴尼认为他之所以能够生还要拜多种原因所赐,重中之重的两个原因,是节俭和幽闭恐惧症。因为害怕处于幽闭的环境中,巴尼选择了待在甲板上。这个做法让他占据了逃生的先机。
身为景观建筑师,巴尼善于“观察环境,进行定位”。在船只发出巨响,向右不断倾斜时,他很快醒过神来,注意到茶室和上层甲板间有一条走道。他赶快抓住门框,竭力保持站姿。奇怪的是,很多同船乘客却像被施了法术一样,一动不动,呆若木鸡,大概是在等待着人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巴尼意识到,再不行动起来就要葬身怒海了。他从背囊里扯了些御寒的衣物,把脚上沉重的靴子脱掉。蹬着已经侧立起来的上层甲板边上那些管道和通风口爬上去,他站在了海轮一侧的船体上。
短暂的自我解救后,巴尼小心翼翼地爬到了船头位置,和另外一些逃难者弄好了救生筏。刚坐进去,一个大浪打来,筏子被翻了个个儿。巴尼拼命浮出水面,费力爬进筏子,还拉上来另外几个人。
筏子上挤了一共16个浑身湿透、瑟瑟发抖的落难人。他们漂浮在水深30英尺的海面上,顶着狂风,等待救援。他保持沉默,集中心志,调慢呼吸,让心跳减速,赶跑“困虫”,头脑开始清醒。天光初放,一架救援直升机出现在头顶,然而巴尼仍不敢松懈。他最后一个套上营救背心,直到进入直升机舱那一刻,他在筏子上绷了6个小时的神经才放松了。
埃斯托尼亚号上全部的989名乘客中,仅有137人得以生还。与保罗·巴尼共渡一筏的16人中仅有6人获救。救援直升机驾驶员在空中看到了40多个漂浮在海面上的救生筏,但大部分空无一人。
10—80—10理论逃生研究者指出,大难临头时,人们大致可分为三类:幸免于难者、必死无疑者、死于自误者。他们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大致为10%、80%、10%。
幸免于难者:这类人遇事相对镇定,观察和反应迅速,看准了就下决心。能分出轻重缓急,思路清晰,行动起来也有条不紊。所谓“每临大事有静气”,就是指这样的人。
必死无疑者:这个类型占了绝大多数的人群比例。在受到惊吓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呆若木鸡。这本是一种惯常的反应,关键是快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赶快想法自救。
死于自误者:他们容易失去自制,行动起来方向经常失误,属于越帮越忙的主儿,避之则吉。
大难不死方程式我们来看一个极端的案例:凯文·海因斯从240英尺的旧金山金门大桥跳海自杀,入水后身受重创,但奇迹般获救生还。
方程式一:年纪与伤情。海因斯当年19岁,年轻力壮,这一点很重要。第二要素是海因斯的入水姿势危害度较小。
方程式二:自然环境。下坠过程中骤起的狂风,有可能帮助他的姿势调整。
方程式三:求生信念。研究者发现,75%~80%的人深信有神明帮助他们撑过苦难。
(周晓明摘自《科海故事博览》
2009年第12期,刘展国图)
(作者:焦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