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的“死亡谷”里,有一个十分古老、业已干涸的湖床,它被称为“跑道盆地”。1948年,两位地质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荒芜寂静的茫茫戈壁上,岩石竟能直线“漂移”,并在“跑道”上留下长长的滑行痕迹。这些岩石分量并不轻。其中一些甚至超过成年人的体重。那么,它们究竟缘何能在平滑的沙漠自行行走呢?
浮冰说
1955年,一位名叫乔治·史坦立的先生酝酿出了一个奇思妙想:“跑道盆地”是一座季节性干湖,在降雨稀少的炎夏,湖里的水会蒸发掉;但在冬季,由于雨量充沛,湖里会有积水,这些积水有时会结冰,形成大的浮冰层。乔治·史坦立认为,“活石”正是在浮冰层上缓缓地随风移动。“浮冰说”一直很盛行,因其优点显著。首先,依据这一理论,浮冰使石头与地面之间不紧密黏合,一阵微风足以使其移动;其次,自科学家们对此着手研究以来,记录到的所有“漂移”现象均发生在冬季:这难道只是巧合吗?
接着,让我们探讨风力的问题。按照史坦立的假设,只需微风便可推动石头移动。根据其参照的气候资料,死亡谷里的风只能在高出地面1~2米处达到高速。但这些“活石”的高度不超过数十厘米,凛冽的狂风大概只能从它们头顶上方刮过。显然,这一论据已不成立。现在人们已知的事实是:“跑道盆地”的准气旋的风速可达145公里/小时,且在距地面仅几厘米处刮过!
最后,再补充一下史坦立的理论所需的条件——紧随在滂沱大雨后的冰冻——很少发生,然而“活石”的移动却很频繁(至少每年1次)。而且最近,人们注意到,依据石头滚动时留在戈壁上的轨迹,一些石头曾经相撞又弹回,恰如打弹子游戏。但是,“浮冰说”意味着石头的轨迹必须全都平行。
滑行说
下雨——一年中有好几回——使“跑道盆地”的黏土变得极其光滑。风吹动了石头,并不需要等到结冰:薄薄的一层水已足够。就这么简单,似乎一切合情合理,无懈可击……只需满足一个条件:石头本身已处于活动状态。只是它们是如何启动的呢?对于这一点的解释就不那么容易了……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据科学家的估算,任何岩石一旦启动,一阵风速约50公里/小时的信风便足以使之保持运动状态。问题是:风速高达145公里/小时的狂风是否足以使静止的岩石动起来?这还得看具体情况!
风以及一些微小的藻类
对于一颗重35公斤——死亡谷“活石”的普遍重量——的石头而言,只要石头与地面间的黏附力不超过20%,145公里/小时的狂风就足够使石头动起来。好消息,这个数值比较合理——几乎与光滑的轮胎在潮湿的道路间的黏附力数值相等。假如倾泻如注的暴雨浸湿了“跑道盆地”上的黏土,这个推论是可信的。但不幸的是,对于那些重量超过50公斤的石头而言,这样的风力恐怕还不够……你还不知道15年前一颗边长60厘米、重320公斤、名为“Karen”的石头离奇失踪的亭吧。因此,为使我们的假设成立,还必须找出使石头与地面间黏附力降低的其他因素。
很凑巧,这在生物学家那里可能有答案。实际上,他们曾发现一些微型藻类。这些藻类附着在岩石的背阴处,在那里生长繁殖。它们一旦受潮,便成了一种极佳的润滑剂,使“活石”身下的“跑道”比溜冰场还光滑!
现在,死亡谷“活石”之谜是否已被破解?有可能。但恐怕只有当人们实地拍摄到它们的移动过程,才最具说服力。为了彻底击败“浮冰说”,拍摄时间还必须选择在盛夏的某场暴雨后。且在此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火炉时……现在,你该知道以后的假期里有什么事可干了吧!
(作者: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