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易中天文集》共16卷400多万字,内容涉及文学、美学、艺术、文化、历史、哲学和时事。对于易中天来说,能将自己近年来的呕心沥血之作结集出版,是他一直以来的最大心愿,现在终于顺利出版,甚至要比走红《百家讲坛》更让他高兴。他决定举办一个《易中天文集》首发式,以示庆贺,并敲定了被邀嘉宾的名单,其中有当官的,更多的则是学者。
嘉宾的座次排序让易中天犯了难。他想起此前发生的两件事:一次,他受邀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仪式,他发现,坐在主席台上前几排的,均是显赫的党政官员,而该校几位名教授尽管都已白发苍苍,却被挤到最后一排作为点缀,许多为该校作出巨大贡献的老教授,却连上台的资格都没有。这让他很是反感,曾想以退场作为抗议,硬被朋友劝住,才勉强熬到了仪式结束,连饭也没吃就走掉了。他后来说:“改革的道路非常艰难,如鲁迅先生所说,就像搬动旧屋子里一件东西都会流血。都说中国知识分子清高有骨气,而一旦让知识分子充当冲破旧思想旧观念的勇士,有些人便嘴上一套行动上另一套,成为‘两面人’,亵渎了知识分子这一神圣的名号。”还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婚宴,婚礼仪式开始后,竟按职务大小宣读来宾的名单,并依次安排座位。那顿饭,他用“令人作呕”予以总结。
经过苦思冥想后,一个绝美的嘉宾座次排序方案在易中天脑中形成,并决定付诸实施。
2011年5月22日,《易中天文集》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主持人在请出主角易中天后说:“请允许我按照易先生别出心裁的设想,以年龄为序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第一位是着名法学家、84岁的张思之先生,第二位是82岁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易中天接着主持人的话茬儿说:“张思之先生是我非常崇敬的人,他的风度、正直、善良、良知,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以他84岁的高龄和着作等身的学术成就,理应排在第一位。而茅于轼先生则是学术界公认的正直而善良的好人。我这次到北京来,给他发短信说我要拜访他,他说我也可以去看你,我说天底下哪有先生看学生的道理,当然是学生拜见先生。茅先生马上回一条短信:我主要是怕你在北京不认识路。想得这么仔细,这样一位正直的、善良的老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崇敬。”话音刚落,引来掌声如潮。主持人继续按年龄宣读嘉宾的座位顺序,尽管有些被邀嘉宾官位显赫,却因年龄较小的原因,座位仍被排在了后面。
易中天的“另类”座位排序,引起媒体的极大兴趣,纷纷向他打问此做法的目的,易中天只说了一句话:“就是借此破一下‘官本位’的固有思维。”
(作者:张达明 来源:《新聊斋·金视点》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