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时予东侧、南测分剐修建长春园和万春园,合称圆明三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这座“万园之园”惨遭洗劫焚毁。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德国人恩斯特·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时予东侧、南测分剐修建长春园和万春园,合称圆明三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这座“万园之园”惨遭洗劫焚毁。今年是罹难150周年,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1873年之前拍摄的12幅圆明园楼照片在北京展出。楼是长春园中一组欧式建筑,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这组照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圆明园的照片,弥足珍贵。透过镜头中的残垣遗迹,我们可以想见圆明园当年的瑰丽恢弘,更能在其中驻足、沉思……
谐全景
谐南面有一片湖,湖西有座装饰风格的五孔桥,在乾隆时期,石桥、拱门、音乐亭、连廊,与装饰着大量色彩鲜艳的琉璃的一起倒映水中,成为楼一景。到1873年,虽未坍塌,却显然已经荒废,湖中似乎已淤塞,长满杂草。
谐音乐亭
音乐亭呈八角形,内部有楼梯可以通达二层,连接谐奇趣和音乐亭的连廊是一组券门组成的廊桥,券门上方以洛可可风格的蔓草装饰,券内原有雕花门。
谐奇趣主楼东侧面
主楼东立面的装饰非常丰富,不过除去西洋风格的侧门和立柱,整个立面有着很浓重的中式风格。在主楼南侧伸出的平台上,原有西洋石狮一对,照片上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它们只是倒在了废墟里,至今在谐奇趣遗址的南侧还能看见。
谐奇趣主楼北面
谐奇趣北面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心有一个小型喷水池,四方有通往周边各建筑的石甬路。已经破损的喷水池中的喷水塔也已倒塌,四周长满杂草。现在,在谐奇趣遗址还能看到主楼北侧楼梯下的夯土台基,一层大门的门楣也静静地躺在遗址的一旁。
花园门
这是谐奇趣北面的花园门,是链接万花阵的入口。万花阵是一个西式迷宫,照片上能看到的圆顶亭子位于迷宫的中央。现在亭子和周围的迷宫都被复建,不过花园门以及两边的围墙都瓣不到任何痕迹了。当时西洋楼是外国人来到北京的必游之地,照片里有四个外国人或坐或卧于花园门前。
方外观
方外观位于养雀笼的东边,曾被用做乾隆的维族妃于容妃做礼拜的消真寺。整个建筑大体完好,尤其屋顶似乎没有受损。方外观前原有一条小河,照片上还能看到石砌的河岸,现在在方外观遗址前也能看到深约一米的河道。
堂西面
堂位于方外观以西,是西洋楼景区规模最大的建筑,它一反传统正门朝西,面闹十一间,正门外有多种精美繁复的装饰,包括安放有著名的十二曾首,造型复杂的巨形喷水池等。喷水池中的“大蚌壳”因为体积巨大,难以搬动,现在还在原处。
堂一角
这张照片上呈现的是海晏堂主楼西南角的两间。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内装饰最为精美的建筑,在乾隆叫绘制的西洋楼铜版画中,海晏堂主楼西南角外左右分别种有一棵松树和一棵不知种类的阔叶树。在这张照片的左侧可以看到它们。
远瀛观南面
远瀛观与南面的大水法、观水法可以算作一组景点。从照片可见远瀛观正门,门上的钟形装饰,门内还有堆积的砖瓦残件。门外两根以高浮雕装饰的石柱上刻有蕃花和葡萄图案,雕刻精美,“深及兰寸”,此种形式的石柱与西洋建筑中的柱子简洁的柱面相去甚远,倒是与传统的盘龙柱如出一辙。
大水法
“水法”即喷泉,“大水法”就是大喷泉,这是一座专为观赏喷泉建造的大型水景,主体是一座西式牌坊,即照片上看到的这座洛可可式门形建筑,在它完好的时候,门内是一个石龛,上面有七级水盘,有水从顶上层层落下。今天人们看到的大水法基本上还保留着它的主体结构。
观水法石屏风
观水法是皇帝观赏水景的座席,位于大水法南面。它是一个坐南朝北的平台,台上最初设有一个十分奢华的宝座,座后是五面石屏组成的弧形屏风。照片中屏风前的宝座和铜鹤已不知去向,只有一个歪倒的底座,较远处可以看见西侧的钟形门。
(字数: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