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最容易和各式各样的感情混为一体,并且让人表达起来毫不羞涩。同事聚会,中年皮特讲起20年前就存在于17大街、任风吹雨打巍然不动的那家Pizza店来,突然无限伤感。于是周末大家就在那个依然简陋、依然
吃最容易和各式各样的感情混为一体,并且让人表达起来毫不羞涩。同事聚会,中年皮特讲起20年前就存在于17大街、任风吹雨打巍然不动的那家Pizza店来,突然无限伤感。于是周末大家就在那个依然简陋、依然看起来很代表畜牧业发达的农业省份的店碰头。当一同下手抓那意大利胡椒肠鲜红、青椒艳绿、格外油腻的Pizza饼时,大家好像品尝着皮特17岁单车的青涩年华——他说有一年夏天,他在这条街上骑自行车,把膝盖磕得鲜血淋漓,但是随后他在这家店吃过这一生最好吃的Pizza。很多人把自己的初恋都书写在了这个城市16大道(也叫一号高速公路)的Peter's Drive In门前的草坪上。这家本来设计给开车人随叫随走的汽车快餐店,一不小心就在这里驻扎了30多年。经营只有3种:大号的香肠热狗、炸薯条和各种口味的奶昔。因为不低脂也不低糖,每样东西都货真价实味道浓厚。一到夏天,每天都会有数以千计的人到这里排队吃快餐。初恋的青少年们喜欢到这里点了快餐再到草坪上卿卿我我,他们吃的是一种物美价廉的爱情。也有很多开宝马和奔驰车排在长长队伍中的中年人,他们吃的恐怕是一种返璞归真,或是关于初恋的回忆。
在怀旧这一点上,生活在加拿大的人们还是比我们幸福。在北京,我已经找不到童年某个街角的包子店了,王府井东风市场的大个包子、豆腐脑也早已不见。那家我从小吃到大,据说有300年历史的“都一处”店,虽然三鲜的味道没有变,但是越装修越像某部民国电影搭的影棚——簇新的仿古桌椅,穿蓝花褂的服务员,还有叫“乾隆白菜”的小菜,让你在一嘴滋味鲜美的中把“今夕何年”的问题问过好几遍。
我的俄罗斯好朋友说,在那座曾经叫“列宁格勒”后来又改回“圣彼得堡”的城市里有一家怀旧餐厅,专门卖苏联社会主义物质贫乏时期的简单菜肴。但是比炖土豆更为简陋淳朴的莫过于那些体格很“英雄母亲”、表情非常社会主义的服务员了。她们不但装扮朴素,把菜端到你面前,还一定要“甩”脸“撂”在你面前,好像你上辈子欠过她很多卢布。但是正因为如此,很差的、更差的服务的特色餐厅总是热闹到要提前定位才可以有机会就餐。
还牵扯出千回百转的爱国主义,这大概和每个国家的农业贸易保护政策有关。比如加拿大的农业大省阿尔伯塔打出口号:“如果不是阿尔伯塔的,那怎么能叫!”阿根廷又号称“只有阿根廷才是最好的烤肉”;的农民坚信自己养的是天天吃鲜草的“快乐牛”——牛快乐肉才好吃;而新西兰的农民坚决认为在气候温和、没有污染的岛国才有最鲜美的。
我认真看到过一个人和一个新西兰人,操着口音各异的英语辩论自己国家的牛肉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牛肉,其脸红脖子粗的热烈程度,绝不亚于中国队和韩国队互切足球。我以为,若是讨论谁的厨艺最高才算本事,因为无论是哪个国家你都看不到有“新西兰式”这道菜,但是无论什么国家的菜单上都有一款叫“纽约”。
这就好比你在美国吃的美国猪肉做的“红烧肉”不叫美餐,还是叫中餐。终端产品才可以决定国籍,这样说,我觉得不用统计,最后归在我们名下的猪应该是最多的吧。
(飞花似梦摘自2010年3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字数:1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