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堂、静斋、老楼、紫荆公寓,近一个世纪,清华女生宿舍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但女子的青春浪漫好像从来没有改变——古月堂——杨绛与钱钟书的邂逅古月堂与工字厅西院毗邻,是一座传统建构的四合院。初建时是
古月堂、静斋、老楼、公寓,近一个世纪,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但女子的青春浪漫好像从来没有改变——
古月堂——杨绛与钱钟书的邂逅
古月堂与工字厅西院毗邻,是一座传统建构的四合院。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建校后做过教师宿舍,住过梁启超、朱自清。庭院当中,树木高大,亭亭如盖,树影把阳光挡在外面,院内清幽清雅。女孩子住在这里,不愁养不成淑女的。
1928年,园迎来首批住校,清一色天下终于有了女孩的曼妙倩影。因为当时并没有专门的女生宿舍,女生们只好暂住古月堂。从此,古月堂被淘气的称作“狐堂”。原来,古月加在一起,便是一个“胡”字,和狐狸的“狐”字谐音。女生的闺房,们总是感到她们难以抗拒的魅力,所以称为“狐堂”。
1932年的春天。清华园内丁香、紫藤盛开,暗香袭人。杨绛到清华外语系借读,住在古月堂西厢房第一间平房。这天,她刚走出古月堂的大门,抬头,迎面遇上钱钟书的目光。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原来这天,钱钟书亲戚的女儿到清华借读,住在古月堂内。他被亲戚带到古月堂外,因为清华校规,男生是不准进入女生宿舍的。钱钟书正在门口徘徊时,无意中抬头,目光正对上从古月堂大门走出的一个女孩子,却不知将是和他相伴一生的杨绛。
杨绛是江南名媛,一心向往清华,只因那时清华不在南方招收女生,只得上了苏州的东吴大学。三年级时,杨绛放弃了母校振华女中校长为她申请的美国威尔斯利学院(宋庆龄、冰心上过的学院)奖学金,报考清华外文系。母亲取笑她说:“阿季(杨绛小名)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也许,正是这条红线把她牵到了大才子钱钟书的身边。
杨绛初到清华,就直奔建筑恢弘、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看到地板果真是软木的,走在上面没有一点声音,忍不住用手摸摸,还笑自己是个“乡巴佬”。而钱钟书当时已经是清华出名的才子。
共同的兴趣,浪漫的相遇,若是没有爱情,真是辜负了1932的春日迟迟。每到晚上十点多钟,自习室、图书室馆关了门,他与她就沿着小径,在月光下徐行,低声絮语与草间小虫呢喃之声难以分辨。希望路永远没有尽头,可是不觉已到“狐堂”门前,两人难分难解地伫立片刻,女孩便幽幽转身而去,男孩恋恋不合地追寻着已经消失的背影,又呆立一阵,方才离去。
1933年,他们便订了婚。1935年7月13日,在苏州结婚。古月堂的邂逅结局圆满。
静斋——校庆“开放日”
静斋建于1932年,是清华第一幢女生宿舍,因其外观酷似炮台,故有“炮台”的称谓-又因为它治理制度非常严格,男生很难进去会客,故被那时清华的男孩子无奈而戏谑地称为“堡垒”。
静斋的设计把女孩子奉为公主,男生要进女生宿舍就犹如“番邦”来朝。静斋里有一间三十来平方米的会客厅,是公主们接受“朝见”的场所,里面装潢极为考究。典雅的紫色皮面大沙发环绕着整个客厅,东西两面的玻璃窗,同时打开,客厅宽敞明亮。可设计者为了让室内显得更雅致,窗户上都蒙了白色的纱,阳光洒进来,朦胧梦幻。窗户两边低低地垂着拉开的绛紫色厚重窗帘,地板上铺的是精美图案的地毯。
不过,让男孩子遗憾的是,当时对会客的时间做了严格的规定,只有在中午和晚自习后熄灯之前,可以到此拜访。
平日里,男生只能在静斋的客厅稍事停留,但到了校庆日,静斋对男生完全开放。这一天,便是老清华男生们的盛大节日。
1934年校庆那天,上午九时,静斋的主人们穿戴整齐,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地站在各自的卧室门前,等待参观者。各卧室除了打扫得格外干净整洁外,案头还插上鲜花。有的在书架和墙角的小木架上方摆几尊文学和哲学名人的石膏像。
大门轻轻推开,男生们陆续到来,最初并不多,三两个结伴,或独自一人。他们按顺序登楼参观卧室,有条不紊,只是眼睛却不知道是在看卧室还是看人。后来,人越来越多,几乎是蜂拥而上,没有了最初的矜持与绅士风度,楼梯上人挨着人,女孩子们难以招架。
女生们为这个开放日做了精心准备,可男孩子没有注重那些花草书籍,唯独墙上挂的、床前柜上摆的屋主人或者她的友人的相片,最引得参观者的瞩目。甚至一转眼,便被“顺手牵羊”。一天下来,失物甚多,而“失窃者”也只能无可奈何。不过,可爱的男孩子们有的不出一个星期,便把物品“完璧归赵”,并附有道歉信;有的“别有专心”,把物品留下了,许是想进行更深入的交往。
被女生楼包围的男生楼——一个清华毕业生的回忆
“被女生楼包围的男生楼”,这个神秘的所在,在清华这样男女比例悬殊的地方,这个楼的存在无异于一种传说。很长时间以后发现,这个说的是9号楼,一个被叫做酒井(9号)的地方,与宿舍区临界的两面正好都是女生楼(7号,8号,10号)。所以,就成了传说中的“被女生楼包围的男生楼”。9号楼是计算机系的大本营,是闻名的“清华夜话”发生的地方。
很多时候,在酒井的生活都与四周女生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打水。打水是件小事,很小的小事。但在我们进校的时候,这却是件每个人天天都会做的小事。不管你是十四五岁就进入清华的小小大学生,还是已经在这里混了很多年的博士生。关于打水的故事,不多,但是也总能听说:今天某某打水遇到很美丽的女孩。
二、食堂。7食堂就在6、7号楼旁边,后来的牌子叫做风味餐厅,以前被私下叫做“女生食堂”,因为旁边都是女生楼,是女生和情侣们吃饭的地方。食堂旁边还有超市,男生们很喜欢在这附近停留。
三、卧谈经典话题:清华男女比例。我总爱说清华是个男女比例7:1的地方,现在偶然会有师弟跳出来善意纠正。确实,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清华的整体男女比例已经协调很多了。但是我们说起来,还是喜欢用进校时候记下的老数据,就似乎是某种烙印。一定的程度上,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判定一个人进入清华的早晚——比我们更早一些年的师兄,会比较喜欢用9:1。
以前由于男女比例悬殊,清华男生和女生有非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方女生虽然住在新生院,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新生楼,是和师姐住在一起,女生也没有各系独立的大本营;校运会女子名目比男子名目少很多,因为不少系集全系之力也难凑出一只女足来;男生每个房间住6个人,女生每个房间4个人;每年有专门的女生节,一般是全班男生一起为女生(往往只是几个)庆祝节日。
学生公寓:女生节的狂欢
学生公寓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学生公寓,共有26个楼,是清华建校90年来最大的建设项目。楼内有学生交流场所,备有电话、电视和电脑高速网络终端。其中4、5、8号楼是女生宿舍。与静斋相比,女生宿舍虽然没有装潢考究的会客室,但男士们也不用再受古月堂外的“程门立雪”之苦了。男生出入女生宿舍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神秘。清晨,女生宿舍楼下驻足仰望、停车等待-夜晚,入口门前依依惜别、你侬我依。
3月7日是清华的女生节,也是女生楼最热闹的时候。从3月7日凌晨时起,女生宿舍楼下,男孩子们就开始用各种方式为女生们庆祝节日。
早上6点,8号楼前50名机械工程系的男生们就摆出心形方阵,在楼下齐声高喊:“女生节快乐!”当5名女生款款下楼之后,他们在地上铺开5张红宣纸,派出代表为女生写贺词,祝愿女生们越来越可爱。
8号楼前还有一群骑单车的男生在等待着他们的“公主们”。工业工程72班有11名女生,19名男生。女生节的早晨,男生们早早地起床。11名男生骑着单车载女生一同去吃早饭、上课,另外8名男生早早地赶去教室用巧克力为女生们占座。
中午,自动化系在4号楼前摆出了“水果串串烧流水席”,几面写有“女生节快乐”的旗帜在空中迎风摆动。
到了晚上,有男生在5号楼下用蜡烛摆出爱心的样子。夜色中,女孩子们在楼上从窗口探出头,喊着男孩子们的名字。
5号楼一单元楼口,搭建起了一个粉色的气球门,那是新闻系的男生送给女生的节日礼物之一。在3月6号的文科物理课堂上,新闻系的男生就用亲手制作的纸玫瑰花为女生占座,还在课间播放早早就录制好的改编版《十送红军》。晚上10点整,桃李门前,男生们用蜡烛摆出心形,齐声高喊:“新闻系的女生,请你们下来!”烛光下,青春年少的他们和她们言笑晏晏。
时代在变,可少年的可爱似乎代代如此,仿佛从来没有变过。
(汪新才摘自2010年5月5日《中国青年报》)(字数:3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