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诅咒

风车其实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而在荷兰却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标志。这个国家当年简直是在以一种狂热的方式建风车,据说18世纪荷兰曾经有一万多架风车,遍布全国各地。只有当你站在一架荷兰风车脚下时才

其实在欧洲很多都有,而在却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标志。这个国家当年简直是在以一种狂热的方式建,据说18世纪曾经有一万多架,遍布全国各地。

只有当你站在一架风车脚下时才能体会到风车是多么的精巧而又宏伟。一架风车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十几米,每架风车的顶层都像是现在一些豪华酒店的旋转餐厅。据说一架风车就可以稳定地提供6000马力的能量,而且质量之好有的甚至能一直用到现在。

我不禁好奇,在那个年代究竟是什么动力驱使人造出了这么多风车?

答案很好笑,荷兰人造这么多复杂的风车居然是为了一些我们看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用途,比如碾谷物、榨油之类,有些风车居然是用来锯木头的。这些工作由人工来做也并不复杂,只不过多流些汗而已。唯一的解释是,荷兰早在300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劳动力短缺的时代。

荷兰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劳动力匮乏,它一直是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因为荷兰人热爱休闲,才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相对匮乏。我亲眼所见,在荷兰每天下午五六点钟街上的店铺就都打烊了。荷兰人几乎从不加班。夏季的公园里、海边上,到处都是懒洋洋地晒太阳的人。

荷兰人大造风车的时候正是的康乾,今天的经济史学者认为,在康熙和乾隆的时代,一个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还比不上宋代、明代。但那毕竟是一个接近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不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从康熙和乾隆皇帝的角度看,说是也不为过。

就在那个时期,以人口基数作为后盾,整个中国的GDP水平用现在的眼光看也还是世界领先的,统治者可以享受的“人口红利”世界第一,自然实力雄厚,能搞出满汉全席。这样的皇帝当得实在太有自豪感了,以至于他不会有任何动力来鼓励和保护创新,也不会有动力来改进制度。中国在明代火器制造就在赶超世界水平,而到了康乾,全放弃了,他们要搞满人的弓马骑射。

在发展经济学中,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一些资源丰裕的国家却往往发展停滞,于是有一个名词被大家记住了,叫“资源的诅咒”,通常指一些矿业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比如有丰富的石油或煤矿,却非常落后,经济水平低下,政治腐败。

人民勤劳是一件好事吗?对皇帝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对人民自己也许不是。越是勤劳的人民,越常常会忍耐制度的落后和低效,一代一代用汗水来换取温饱。但愿未来的中国人也可以像荷兰人一样多晒晒太阳,不要再重复康乾那样的“盛世”。(字数:1039 )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