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依北风

  这些年,我似乎慢慢懂得什么叫作“能通人言兽语”了。1992年,有一个关于蒙古文化的会议召开,会上有一位长辈,发表了一篇论文,说蒙古的马对家乡的方向是非常敏感的。

  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蒙古向越南赠送马匹。有一次,送了5匹马,用卡车、火车运到越南。5匹马到了越南,第二天早上少了一匹,最后没找到,也就算了。结果,6个月之后,在乌兰巴托的市郊牧场,牧场主人早上起来检查马匹,发现老远的地方有一匹马,像野马一样,可是又不是,有马蹄铁,很瘦。它在那个牧场的旁边,想进来却不敢进来。主人想,如果是不好的、有病的马,得想办法赶紧引走,否则会传染疾病的。可是呢,主人过去以后,看见那匹马站在那里,它的眼睛里流出大滴大滴的眼泪。蒙古牧马人的本事是,就算他有300匹马、500匹马,只要是他的马,每一匹他都认得。主人到近前一看,是他半年前送去越南的那匹好马。主人就抱着马头痛哭,好心疼啊!

  中世纪的探险家说,蒙古马出发之前一定会抬起蹄子对着家乡嘶鸣,眼望星象,这样就不会走不回来。但是,20世纪的这匹蒙古马是用卡车、火车运过去的,它是怎么回来的?它要过多少条河流?不要说长江、黄河了,在越南境内还有那么多条河流,还有那么多山脉,还有那么多村庄,有那么多好奇的人、贪心的人……所以,它看到自己主人的时候,眼泪就大滴大滴地流下来。那主人哭过之后做什么呢?主人大宴宾客,把所有邻居都找来说:“我的马回来了,我的这匹从遥远的地方向着家的方向奔跑的马回来了。从此以后,我不让它干任何活儿,不准任何人骑它,它将永远待在家乡的草原上。我给它养老,不准任何人欺负它。”这匹马又快快乐乐地活了十几年。

  我问长辈:“那匹马是怎么回来的呢?”他说:“可能是因为北方的风吧。北方的气息,马闻得出来。”所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20世纪仍有证明。马就是闻着北方的气息回来的。我就想,如果人在一个游牧社会里,他绝对能够理解马的感觉、马的心情。人经常说:“你禽兽不如。”这样的话,我是不同意的。禽,有它的心;兽,有它的心;人也有人的心,是一样的。所以,我要讲丰子恺先生为他的老师李叔同先生写的书里面提到过的故事:“有一个人买了一匹马。这匹马有一个怪毛病,这人找到马的旧主人说:‘你这匹马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怪毛病,它在路上如果看到有白马就停住不动,直到白马离开它的视线,它才听我的话,开始做事。’”丰子恺先生做注说:“是马也,而有人心焉。”——我以前是同意的,现在我不同意了。

  是马也,它的马心本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它要有人心呢?难道马没有心吗?难道马不想家吗?说得人和自然好像绝缘似的——人成为绝缘体的时候,大自然里有很多与我们同样有感情的生物在生活着。如果我们能关心这些生灵,关心草原,关心森林,关心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很多禽类、兽类,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为它们着想——我想这才是好的。

  马的优劣怎么分呢?有的书上说,第一等的马,主人骑上去,它就动了;第二等的马呢,主人示意一下它才走;主人上去鞭打它,它才走的,是第三等的马;鞭打它,它也不走的,是第四等的马。我想作者可能没到游牧世界去过,没有和马群在一起的经历——鞭打它,它也不跨步的马,一定是前面有危险,它才不跨步。战场上为了主人的安全、鞭打它却不跨步的马,在史诗里是说不完、写不完的。《江格尔》是英雄史诗,有十几万行、七十多部,其中,很多英雄人物都是和他的战马一起被歌颂的。

  当然,主人一上去就走的马,是第一等的马。但主人鞭打也不走的马,一定是有它的原因,你要先去了解这个原因——这与农业社会人们的想法可能是不一样的。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