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啊房子

  一

  隶属河北的燕郊镇距北京市区约30公里,房价和房租相对便宜,是很多北京上班族夜晚栖息的巢穴。晚上10点以后,直达两地的公交停驶,便有很多人在公交站附近拼车回家。

  司机会分别问乘客住哪儿,乘客逐一回答“夏威夷”“上上城”“福成小区”……于是,在30分钟的归途中,同乘一车的陌生人中会有如下话题展开:

  “上上城房价多少了?”

  “8000多了吧。”

  “我买的时候5000多,你呢?”

  “我是租的房子。”

  沉默片刻……

  没房子的人,很少说话。

  二

  有一次,下大雪,我开着车,半夜12点载了一位发型奇特的年轻人,一路无言。快到目的地“上上城”时,年轻人突然开口:“您住哪栋?”

  “12栋。”

  “多少钱一平方米?”

  “800块一个月。”

  “租的?”

  “是!”

  我明知答案,但出于礼貌,还是补充一句:“您是买的房子?”

  “是的。”

  “多少平方米?”

  年轻人沉默片刻,答:“38平方米。”

  我踩了刹车,年轻人付钱,下车,消失在茫茫的雪地里。

  他是个理发师。

  三

  8年前,一位同事因还不上信用卡欠款而遭银行起诉,失联5年。突然有一天,他迫不及待地半夜驾车与我相约去咖啡馆聊天,我很感动。整个聊天过程不足30分钟,核心内容如下:

  “我已经换了3套房子了。”

  “嗯,不错。”

  “最近在顺义区又买了栋别墅,正在装修。”

  “嗯,不错!”

  “现在我每月经手的流水一个多亿。”

  “嗯,很不错!”

  “不太想跟老人住在一起。”

  我纳闷,5年未见,有必要跟我这么一五一十地交代他的个人财务状况吗?我只是他过去的一位同事,又不是曾经抛弃他的那个女孩。

  四

  酒席上,一群朋友闲谈,大家都赞叹刘老师的书画作品厉害。

  谈文艺、聊国事、拉家常,聊得好好的,突然,王老师张口就来:“过几天,我第二套房子到手,请刘老师给我送几幅作品装饰房间啊。”

  “好的好的,没问题!”

  大家继续喝酒,聊人生。

  五

  从香港来了一位戴姓商人,经中间人介绍,与我喝茶。对方平易近人,虽然身家不菲,却丝毫没有抬高自己的意思。

  “您住哪家酒店,需要用车就跟我说,我帮您安排……”

  没等我说完,中间人就插话:“人家David在北京有房有车,马上要开几家分公司呢。”那是一种非常崇拜的语气。

  戴先生有些尴尬,打断中间人的话,对我说:“哪里哪里,做点小生意罢了。”

  一次愉快的谈话,差一点被中间人搞得乌烟瘴气。

  六

  前不久,饭后散步,遇到两个中年人边走边聊,其中一人向另一人打听如何乘车去某个偏远的地方。那人说:“乘943路快速公交,一个小时,高速直达,我在那里刚买了套房子,钥匙还没到手……”

  我感到特别奇怪。

  房子的魔力竟如此之大!似乎任何话题、任何场合、任何关系都可以跟房子扯上关系,似乎我们不谈房子就失去了交谈的话题,似乎不谈房子我们就刷不出存在感。

  似乎我们的谈话、风度与追求都被房子打败了。

  (蒙娜莎摘自《新华日报》2015年11月19日,刘 宏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