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也有远见

教育乃千秋大业,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其国民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救的传统。然而,在当今农村,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破烂的校舍里面,一群穿着破烂的农村学生,坐在破旧的板凳上,一手拿着残破的笔,一手翻着破烂的书。在破烂的学校围墙外面,往往写着几个工整的大字:“再穷不能穷教育。”

  而在离这些破烂的学校不远的地方,经常能看到气派甚至奢华的乡镇政府,里面装饰考究,一群油头粉面的‘公仆’,喝着茶.看着报,聊着天,气定神闲。政府的院子里往往停着几辆漂亮的小车.威严的门厅里往往有几个耀眼的大字:“为人民服务。”
  近日阅读民国时期的文史资料,我惊奇地发现,过去一向被我们视为不顾人民死活、只顾靠武力争夺地盘的反动军阀,竟也会不遗余力地兴办救育。无论是在军阀割据时期.还是在战乱时期,许多军阀都十分重视教育。几乎个个尊师重教,他们的某些做法,让我们感到汗颜和感动。
  阎锡山:给军官下指标包村办“强迫教育”。全省适龄儿童入学率超过80%
  阎锡山曾留学日本,深受现代文化的影响。他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在教育方面颇有建树。山西当年的教育被称为中国教育的典范。阎锡山率先在全省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他要求全省从省会到村庄,几年内统统建起国民小学。然而各地由于财力所限,无法全部新建校舍.不少地方就占用孔庙、士地庙、关帝庙、龙王庙等原有的公共建筑作为校舍,而占用孔庙必然遭到封建遗老的反对,占用其他庙宇也会遭到善男信女的反对。阎锡山就派兵办“强迫教育”,为了使建校更顺利,阎锡山直接让军官去办学,他给手下的旅长团长营长连长都下了硬指标:每人包定几个村,在两年内把学校建起来.建成以后,直接担任该学校的校长。自1942年开始,山西全境适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能达到80%以上。这么高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即使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届一指的,何况中国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韩复榘: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末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亲信

  韩复榘担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后,把一些术士、僧道统统赶出衙门,却重用何思源、粱漱溟、赵太侔等新派文人。韩复榘不仅从不拖欠教育经费,而且每年都有所增加,山东省在校学生由1929年的50多万,到1933年增加到l00多万。
  他曾经在一次会上向各位老师拱手说:“兄弟是个粗人,教育学生就靠各位老兄了。”韩复榘在山东主政7年,山东的教育事业宵了很大发展。对教育工作,韩复榘总是放手让何思源去做,他从不横加干涉,更未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亲信,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1938年,蒋舟石杀了韩复榘。此前,蒋介石为罗织韩复榘的罪名,曾召见何思源,开口便问:“韩复榘欠你多少教育经费?他又是怎么卖鸦片的?”
  何思源面对诱导,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直言相告“韩复榘从未欠过教育经费,也没有卖过鸦片。”
  曹锟:谁敢对教授不礼貌,就要谁的脑袋

  唐继尧曾经办过东陆大学(即后来的云南大学),就连布贩子出身、外号“曹三傻子”的曹锟,在做直隶督军时,也在原保定农业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办了一所综合大学——河北大学。可贵的是曹锟没用军队的那套来办大学、管大学,尽管他也在大学里安排了一些昔日的副官马弁,但是这些人都成了伺候教授的跑腿的。曹锟知道自己没文化,他经常说,自已就是一个推车卖布的老粗,什么都不懂,办大学还得靠教授。只要他在学校,就经常在教授休息室候着,对下课的教授嘘寒问暖。大暑天,曹锟在教室外面看见教授讲课满面流汗,就命令校工送毛巾到课堂上给教授们擦汗,后来干脆在教室里装了铁柜,里面放上冰块用来降温。每逢发工资的时候,曹锟都嘱咐行政人员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恭恭敬敬地送给教授。当时河北大学的教授的工资虽然比北京的一些大学稍低,但对于物价比北京低得多的保定,一个月两三百块大洋的工资己属天价。曹锟没有文化,却偏爱给学生训话,每次训话必强调尊重教授。他说:“这些教授都是我辛辛苦苦请来的,如果谁敢对教授不礼貌,我就要谁的脑袋。”当然,也没有哪个教授把所谓的学生不礼貌行为告诉曹锟,也没有谁真的掉了脑袋。
  齐燮元:自办希望小学.和妻子亲自教学生

  1921年前后,驻守江苏的军阀叫齐燮元,他后来在日军侵华期间当了汉奸。
  就是这个在历史上名声很臭的军阀,却也很重视教育。
  他的座右铭是:“惟求知之机会平等,则天下可平等。”
  他在南京创办过一所很大的贫儿院,相当于现在的“希望小学”,专收那些家庭困难没条件读书的孩子入学。这些学生不用交学费,也不用交住宿费,学校还发给他们衣服和零花钱。经费刚开始是齐燮元自己掏腰包.后来是财政拨款。
  齐燮元还在江苏督军府办过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专收智力发展有缺陷的孩子,也是学费全免。齐燮元和他的妻子有时间, 就亲自去教学生。
  军阀重视教育,一方面,是由于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即使是目不识丁、杀人如麻的军阀,即使是张宗昌那样的“混世魔王”,内心深处仍对文化有一种敬畏感,对读书人比较敬重;另一方面,很多军阀或者他们所倚重的幕僚,都有过留学的经历,对教育有着特殊情结。正因如此,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才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学里的授课内容由教授决定,教授爱讲什么讲什么,当局如果想派个校长进去,教授如果不同意,当局也没有办法,更不敢派兵护送强行进入。
  中国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些年颇受诟病,人们多有微词。出现了教育经费不足.学术腐畋.教授热衷于当官,大学走向市场等许多问题,社会普遍呼吁改革教育体制。看了以上军阀办教育的事例,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感想呢?

(作者:康鹏    来源:《传记文学》2012年第1期)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