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美这件事

  不知何时开始,一句貌似不经意的话左右了我们的生活——“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打扮自己”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它和我们较上了劲,直至控制了我们的内心。谁都想把最好的自己呈现于人前,或性感美丽或质朴知性。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打扮自己成为日常的习惯,我们甚至认同它是女人的“无意之举”,一旦被问及“为什么要打扮自己?”时,仍不忘送上微笑回答说:“当然为了我自己!”。其实,答案只说对了一半。

  心理分析师科罗利特斯基(Isabel Korolitski)肯定地说:“事实上,我们这么做绝对不是为了自己,那只不过是给人的一种错觉或是一种‘人云亦云’的想法。当我们打扮自己(男性亦是如此)的时候,总是为了另外一个人,为了那个在现实里或幻想里能相见的“他/她”。在我们梳妆穿衣的时候,即便是我们谁都不见,我们也会根据别人的审美观来打扮自己。这个“别人”有可能是自己的母亲、情人、朋友或是时下的流行趋势。

  征服、竞争与自我保护

  在“把最佳形象的自己呈现于众”的愿望里,不管是性感、优雅、女人味或是孩子气的外形,“对方”总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强烈需要通过“吸引对方眼球”来确定自己的存在。“这是寻求认可的一种方式。”科罗利特斯基继续分析道。

  Karen,31岁,与Andy共同生活已经4年了,相互深爱并非常忠实于对方。“但是,当我们一起去参加晚会的时候,我希望晚会上所有的人都注意我,我想看到男人们注视我的眼神,让Andy读出那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对我的渴望。当我套上紧身的连衣裙,穿上高跟鞋,我觉得自己是最美的一个!在我梳妆打扮的同时,一种能量在我的身体里升腾起来,就好像喝了烈性酒,那种兴奋的感觉直冲大脑,非常性感!”

  不仅需要异性的认同,同性的关注同样也让女人在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提出:“其实,女人更爱看女人”,很大程度上充满竞争意味。但女人们争奇斗艳的比美过程,其实也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彼此间有关注,有竞争,也充满鼓励。

  Tina是名自信时髦的平面设计师。据她妈妈回忆说,自Tina会走路说话起,便懂得拿纱巾当头花模仿电视里的漂亮小姐。再后来偷偷搽妈妈的胭脂口红,穿着大大的高跟鞋和拖地的连衣裙在家里满足地走来走去。17岁的Tina打扮自己为的是让女同学艳羡;而工作后的她悉心装扮不仅为了获得男同事的青睐,更为了在女同事中鹤立鸡群。她坦言“我就爱出风头,喜欢让人注意自己”。

  除了征服对方获得认可之外,打扮自己在某种场合还代表另一种方式——将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换言之,它像一副面具,告诉他人“请勿靠近”。女人通过距离感来保护自己。Lily在公司里担当财务,平日里谨小慎微工作极为卖力。

  为什么我从来不打扮?

  有的女性,通过日常或偶尔的装扮来愉悦自己,提升自己的形象。然而,也有一部分女性,要让她们接受这种孤芳自赏的行为还真得好好下一番功夫。心理分析家科罗利特斯基分析了这种“拒绝打扮”的心理。

  源于母亲的影响:如果母亲本身就不是很女性化的话,那孩子也会受其影响。这类女性认为,装扮自己好似用以捕获男人的“陷阱”,简直是对女性智慧和尊严的侮辱。

  想成为特定的被爱对象:例如渴望成为母亲眼里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为在她们看来,作为这类被爱的对象可以成为爱的见证,而由此获得的爱也被打上“真爱”的烙印。

  想说“我只属于我自己”:小时候被妈妈当娃娃摆布的女人,长大后她们本人往往也会过于女性化和注意细节,所以她们反而会常常拒绝这种彰显女人魅力的行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