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痞绝学

  道分正邪,官有好坏。宋神宗朝的邓绾,官瘾甚大,官秩颇高,以官痞绝学贻笑于世。

  科举得中“礼部第一”的邓绾,熙宁三年冬出任甘肃宁州通判,地位仅次于知州。此人“极其佞谀”,好抱权力大腿。彼时王安石执宰,推行变法,邓绾就上书言事,大拍马屁:“陛下得伊、吕之佐,作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诚不世之良法,愿勿移于浮议而坚行之。”颂神宗为商汤、周武王般的圣君,捧王安石为伊尹、吕尚式的贤相,把“熙宁新政”吹上了天。

  王安石很是高兴,视邓绾为知音同道,将其力荐给神宗。经当面召对,执政大臣会商,决定要他回知宁州。邓绾知道后闷闷不乐,颇有怨言:“急召我来,乃使还邪?”他想做京官,说自己当个御史什么的绰绰有余。果然,他改任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圆了京官梦。在开封的成都同乡对他讨官要官的行为极为不屑,大家“皆笑且骂”,指斥连连,邓绾听了,留下句厚黑经典——

  “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旁人笑骂由它去,只要我有高官做就行!此等无耻为官之道,可谓官痞绝学矣。可这寡廉鲜耻的家伙居然官运亨通,一路升迁,从同知谏院、侍御史知杂事、判司农寺,一直做到御史中丞、龙图阁待制、翰林学士。手握大权的邓绾,充当了施行免役、青苗诸法的急先锋,对抵制新政的富弼、李瑜等官员,中伤、弹劾,致其被撤职、罢官,还将前御史中丞吕公著任用的推直官、主簿一律罢免,再引荐蔡确、唐坰等为御史,拉帮结派,劣迹斑斑。

  倘说市井地痞的生存逻辑为“有奶便是娘”,那么政界官痞的晋身之道就是“有权即为爹”。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邓绾见风转舵,攀附上与王安石对立的吕惠卿;两年后王安石复相,再度出山,邓绾又掉转枪口,告发吕惠卿在华亭夺人田产,致吕被逐出京师,外放陈州。吕惠卿之弟吕和卿早先创制“手实法”,令民户自报田地、财产,以作征税依据,尺椽寸土、鸡豚家畜等均须呈报,如有隐匿,一经查实即予以重罚。民、商人人自危,苦不堪言。此时邓绾就又上奏,控诉“手实法”之害,表明与吕氏兄弟划清界限、势不两立,以献媚王安石。如此官痞,实乃反复无常、投机钻营的宵小之徒,除了争宠固位、升官发财,别无其他。

  精于算计的邓绾,也有弄巧成拙、自食其果的时候。王安石二度为相后,邓绾生怕自己随着王安石的去留而“失势”,就预做权力安排。他上书建议神宗,要重用王安石的儿子和女婿;一旦王安石致仕,仍赐第京城居住,别让他回归金陵。皇帝把这些告诉了王安石,王安石十分生气,说他“为国司直,而为宰臣乞恩泽,极伤国体,当黜”。邓绾又举荐名声很坏的人做御史,王安石更是不悦,便“自劾失举”,向神宗检讨自己错看、错用邓绾。神宗即以“操心颇僻,赋性奸回,论事荐人,不循分守”之罪,将邓绾外放虢州。官痞总算受到了小小的惩罚。

  邓绾的品行之卑劣,“俯仰随时”,好比站在井栏圈上打水,“求其立朝不挠,不可得已”。但邓绾之类官痞的出现,似不能过多责怪其官德败坏,究其根源,还是那个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存有弊端。只要选人用人总在小圈子里,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挑选、提拔,排斥公开、透明的阳光制度,那就跳不出伯乐相马的窠臼,搞来搞去,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有人好做官”的路数。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小人、流氓,就看能不能设置制度防线,把他们挡在官场外;或者即便有人混入,也不致让其坐大为患。熙宁新政失败的一大原因,不就是王安石举人不贤,重用了吕惠卿、邓绾、李定等佞人吗?

  (皎 皎摘自《杂文月刊》2015年12月上,何保全、于泉滢图)

青年文摘相关文章
青年文摘推荐文章
青年文摘热门文章

乐清上班族_微信公众号

乐音清和_微信公众号

有声杂志_微信公众号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