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畏懼症

fixed" zzz="106846">

她怕黑,他怕高;她怕老鼠,他怕蟑螂;她怕搭電梯,他怕上公共廁所;她怕搭飛機,寧願花三個月坐船到美國;他怕打針,感冒看門診,打針時卻昏倒了,結果在急診室待了兩天。

怕什麼?你問。

不知道。每個人都搖頭。

周遭再黑、爬得再高,人好端端的不會怎樣;老鼠再大隻、蟑螂再多,也不會吃人;電梯不會每天故障、懸在半空中,男廁難得針孔攝影機的眷顧、真要偷拍就隨他去;沒有天天墜毀的飛機,打針也不是要開膛剖肚──有什麼好怕的?每個人都知道這點──但怕就是怕。

他們人數眾多,勢力龐大,有的坦然跟別人陳述他的害怕,有的躲躲藏藏地生恐被別人看穿。他們散落在社會各個角落,不分男女老少藍領白領博士文盲,都有機會蒙受畏懼之神的眷顧。也許,你也是其中之一。

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嗎?

先來了解一下畏懼症再說吧!

  一、 什麼是畏懼症?
畏懼症,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因「畏懼」而起的疾病。畏懼老鼠、畏懼上台演說、畏懼打針、畏懼搭飛機……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可以提供畏懼症的素材。也因為畏懼是這麼的普遍,每個人終其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讓他害怕的東西,所以我們不能隨隨便便就說:「他怕老鼠,他有畏懼症。」要不然,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通通都是患者了。必須這畏懼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我們才能認定是一種疾病。到底,什麼樣的畏懼才是病態呢?

根據精神醫學界最權威的診斷系統之一──第四版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畏懼症是指患者強烈的、持續的畏懼某事物或情境。接近該事物,患者就會迅速焦慮,甚至出現類似恐慌發作的症狀。有時候,什麼事都還沒發生,只是光「想到」,患者就會出現預期性的焦慮。這種畏懼行為明顯是不合理的,例如堅拒搭飛機、堅拒打針等等,患者也知道自己的畏懼是沒道理的,但就是改變不了。患者會因此感到強烈的痛苦,連工作、學業與生活都會受到影響。以怕搭電梯為例,輕微的害怕不算病,但若嚴重到寧願爬十五層樓梯也不搭電梯,每天為了工作上上下下幾十次,爬到自己累得受不了、老闆責備效率太差、人人投以異樣眼光,這時,這畏懼就變成疾病了。

根據第四版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畏懼症有三種:一種是懼曠症(agoraphobia),它與恐慌症關係極為密切,被列在恐慌症的章節裡討論。一種是特定性畏懼症(specific phobia),畏懼的是某一特定對象,例如動物、自然環境、情境等。最後一種是社交畏懼症(social phobia),它專指社交情境的畏懼。

懼曠症已經在先前的文章中被討論過,各位可以瀏覽「細說恐慌症」一文。本章只討論剩下的特定畏懼症與社交畏懼症。

  二、 畏懼症會有哪些症狀?
畏懼症(phobia)的首要特徵就是畏懼(fear)。畏懼一定有對象:特定性畏懼症患者可能怕動物(老鼠、蟑螂等)、怕自然環境(打雷、黑暗等)、怕打針、怕特殊情境(搭電梯、搭飛機等)。社交畏懼症怕與人社交的環境,擔心有人看著自己的表現,擔心在眾人面前出醜,而且,越熟悉的人的評價他越是擔心。

患者一旦身處於其畏懼的情境之中,幾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