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医学院心理研究所 傅文青
一, 家庭治疗的历史及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式家庭治疗( systemic family therapy)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现代心理治疗最初是以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来实施治疗,如精神分析疗法等.大约从本世纪三分之一阶段开始逐渐出现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每次接受治疗的不再是单个个人,而是一群就诊者,这就是小组治疗.这样一来,发挥治疗效应的除了治疗人员的热心和技巧以外,还加上了治疗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 家庭治疗就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 家庭治疗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为 Murray Bowen , Lyman Wynne , Gregory Batson 等,他们发现了不良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一些原本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试行以病人的整个家庭作为心理干预的对象,并试图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如美国的 Nathan Ackerman, Carl Witaker, Murray Bowen, Don Jackson, Virginia Satir, 原西德才的 Helm Stierlin, 意大利的 Mara Selvini-Parazzoli 等.在 50 年代,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一般人们将 50 年代确定为家庭治疗的奠基年代.根据高登拜克的意见有五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及临床发展为 家庭治疗的出现提供了舞台: 1 ,精神分析理论和疗法被用于更广泛的情绪问题,如触及家庭的治疗取向; 2 ,系统论致力于研究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关系并将其知识应用在对家庭系统的观察方面; 3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成员(如母亲)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 4 ,儿童教育及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 5 ,对新技术如集体治疗的兴趣日益增长.在这些异源性的发展中,所谓的"第二代精神分析家"在这个阶段扮演着主要角色.由于这种治疗确能解决问题,所以很快引起注意,经过一番试验和发展, 家庭治疗终于在理论构想和治疗技术上成熟.1962年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这一年" 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 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正式确认,本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家庭作用》 (Family Process) 也在这一年里创刊.尔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目前 家庭治疗在北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都颇具规模,从业人员众多,医疗业务兴旺,理论及临床研究都很活跃,围绕这一领域的专业杂志已达80多种.
中国专业人员与家庭治疗的接触始于八十年代.1987年,有四名来自中国昆明和北京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受德国邀请前去考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