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豆腐的几次艳遇

  小时候的我很不喜欢吃豆腐,这也许是出于孩子喜欢味道复杂激烈的食物的天性。一天天长到30多岁,人间百味多多少少也尝过了,这才发现生活中多的是豆腐,而不是鲍鱼;烈火烹油,鲜花缀锦之后,熨帖肠胃的还是豆腐的平常滋味。

  艳遇—:豆腐丸子

  中国人,谁家一日三餐少得了豆腐呢?我遇到豆腐也有20多年了,其中颇有几次惊喜。一次是在安徽大厦(也就是安徽驻京办事处)的餐厅,一位在美国发展得很好的安徽籍歌剧演员做东请客。他的面子当然很大,餐厅经理亲自安排菜点,于是我吃到了豆腐丸子。

  这豆腐丸子有狮子头大小,颜色为豆腐的本色,像扬州狮子头那样用高汤烧的,吃起来没有豆腥气,满口鲜香。当时没有问丸子的做法,至今也不得而知,遗憾之极。我对这丸子始终念念不忘,查了很多资料,却没有发现安徽名菜中有豆腐丸子,想来它是安徽大厦大厨的新创。

  据说中国最著名的豆腐不是麻婆豆腐,而是安徽的“八公山豆腐”,做出的豆腐汤豆腐都是漂在汤面上的。相传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召集8位术士在寿县城外的山上炼丹,长生不老药没炼出来,倒是炼出了真正的“长寿丹”豆腐。这刘安生前总和儒家过不去,所以至今孔庙祭祀都绝不用豆腐。后来,刘安炼丹的山被叫做“八公山”,山上立了块碑,上刻大字“豆腐发祥地”。

  要说豆腐起源于安徽未免牵强附会了些,不过,安徽人确实热爱豆腐,豆腐贵过肉也只有在安徽才行得通。他们能用豆腐做皮,包出饺子来。现在,安徽大厦的餐厅里已经没有了豆腐丸子,换上了豆腐饺子,想必是后者名气大于前者的缘故。

  艳遇二:虾酱炒豆腐

  有次清明节前去山西文水采访,中午在云周西村刘胡兰弟弟家斜对面的小餐馆打尖,要了盘虾酱炒豆腐。乡村小馆特别实在,大刀阔斧地把豆腐切成半张扑克牌大小,搁灰色的虾酱快炒几下就堆在大盘子里端上来了。

  豆腐虽然单纯但有腥气,用小虾米剁碎后发酵制成的虾酱味道本来是浑浊的,二者相煎,豆腐没了豆腥气,虾酱也有了特别的香味。之前我从未吃过虾酱,更不知道豆腐居然能和如此怪异的调料搭配和谐。今天回想起来,胡兰老家的豆腐未必有多好吃,可却别有滋味,让我豁然开朗。

  于是我试着做虾酱炒豆腐。这是一道北方家常菜,东北人和山东人更喜欢“烧”:虾酱在油锅里炒熟再倒入豆腐,豆腐熟后加水稍稍熬一下,再浇上打散的鸡蛋。但我更喜欢文水的做法——成菜后没有糊里糊涂的菜相。

  试用了若干种虾酱,总的来说北方出产的虾酱工艺较粗,南方人做虾酱,把虾米打成细细的蓉,很是幼滑,比如李锦记的虾酱,做豆腐极好。无论做多普通的菜,也要用最好的原料,精致生活不过如此。在马来西亚,我买到当地特产的马拉盏(英文名Balachen,又叫拉煎),就是脱水后压成方块的虾酱,它里面有辣椒,炒的豆腐又多了种滋味。

  艳遇三:“怀石”豆腐

  我个人不喜欢把简单的豆腐做得复杂化,觉得豆腐菜的最高境界是只用油盐烹调,保持豆腐的本真。这种做法,日本厨师做得最好,而且他们还把豆腐料理得那么漂亮。

  在香港一家日本料理店遇到的一客豆腐菜真令我惊艳:在绘有淡淡图案的有田烧的粗陶小方碗中,斜着摆了一块白嫩的豆腐,豆腐上面搭了一小绺浅褐色、打个结的荞麦面条,面条旁边堆了一小堆浅黄色萝卜丝,点缀着绿色山椒叶,还有一枚红色的大虾钻进豆腐,半截身子翘在半空。三种主要食材仅用白水煮过,蘸淡色酱油、柠檬汁、柚子汁特制的味汁食用,是怀石料理(日本茶道中吃的饭)中典型的菜。

  日式茶道讲究“和敬清寂”,豆腐又何尝不是?

  古人说儒家之士要大戒三小戒五,也就是要味戒、色戒、生戒和赌戒、酒戒、足戒、口戒、笔戒,八戒合起来称“豆腐戒”,意思是只有吃豆腐的人才具备此等坚定的意志。

  1998年夏天,南方发大水,一位朋友去灾区采访。这位朋友是个对工作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采访对象抱有慈悲心怀。她没有对我说什么采访花絮,我猜她感动了灾民,因为他们送给她一大包自家做的臭干子。朋友知道我好吃,分给我一些。我把臭干子挂在阳台上,每天吃的时候,拿下几块油炸了佐日本梅子酒。酒香伴着豆腐香——在齿颊留香之外,还有感动在心中积聚。

  鸡茸豆腐丸子

  材料:鸡胸肉一块,嫩豆腐半盒,榨菜少许,香菇2朵

  调料:盐,日式寿司酱油,麻油

  做法:1、鸡胸肉先切成丝,再剁成泥,即为鸡茸。
     2、豆腐用勺子压成泥。
     3、榨菜、香菇剁碎。
     4、把上面三种泥加调料拌匀,团成丸子放在平盘里,大火上蒸5分钟即熟。

  心得:
  1、鸡胸肉很嫩,不腻,相比猪肉,鸡胸肉和豆腐最为般配。
  2、这道菜吃的是清淡,所以调味时选色、味皆清淡的日本寿司酱油比较好。
  3、榨菜和香菇能调出鸡肉、豆腐中的鲜味,若不怕麻烦,把它们换成荸荠也好。注意,荸荠是有时令限制的,如果削皮技术不好,一个荸荠会损失大半。
  4、丸子做好后,可以单吃,也可以烧冬瓜。
  5、三种菜泥可以填在剖开的青椒中,在锅里煎熟,浇上各种鱼香汁、酸甜汁等食用。

  玉子豆花

  材料:嫩豆腐1盒,玉子豆腐(即日本豆腐)1管,香葱1根
  调料:水,生抽,老抽,糖,麻油,胡椒粉

  做法:
  1、把嫩豆腐放在一个深盘里,再把玉子豆腐切成片摆在上面。蒸锅内水开后,把豆腐放进去,大火上蒸3分钟取出,撒上葱花。
  2、在炒锅内把调料煮开,浇在豆腐上即可。

  心得:
  1、图省事的话,可以直接把蚝油浇在豆腐上。超市里还有鲍鱼汁、扇贝汁、海鲜上汤等方便调料,也可以采用。
  2、如果喜欢吃辣,可以把湖南剁椒放在豆腐上一起蒸。

  鱼子豆腐

  材料:盒装南豆腐1块,红鱼子1勺,黄瓜丝少许
  调料:日式酱油,麻油,糖

  做法:
  1、整块豆腐在烧开的水中滚一下,捞起来再用冰水冰到彻底冷却,切丁。
  2、把黄瓜丝洒在豆腐块上,再放鱼子,浇上调味汁。吃之前拌匀。

  心得:
  1、南豆腐很嫩,容易切碎,也可以选盒装北豆腐。北豆腐也叫木棉豆腐,制作的时候用的是木棉布过滤豆浆,所以口感较粗;南豆腐又叫绢豆腐,用绢过滤豆浆,做出的豆腐会很嫩。
  2、豆腐容易碎,可以把豆腐放在锅中,加水没过豆腐面,放少许盐,煮开后关火,捞出豆腐过冷水(最好是冰水)。此时再切丁,就不容易碎了。

  TIPS: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是日本的传统美食之一,原本为供应禅宗的点心。它与茶道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会把珍藏的茶具拿出来泡茶,但因为空腹饮浓茶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所以为了达到愉快的饮茶,需要在喝茶前吃一些简单的料理,适当地填饱肚子,这就是茶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通常是三菜一汤,当然也有种类很丰富的时候,每个季节的食品搭配都不一样。

  讲究食器、坐席、庭院、挂轴画、花瓶等所塑造的空间美。不少日本人认为,在品尝清淡可口的四季怀石料理的同时,更可获得超脱的心境空间。

  “怀石”一词,顾名思义为“怀中抱石”之意。据日本古老的传说,“怀石”一词是由禅僧的“温石”而来。一日天寒地冻,禅师饥肠辘辘,苦无存粮,便命弟子生火煮石,将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取暖,以消除空腹之感。于是,“怀石”便成为为消除空腹感而略进些许食物的代称。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