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罪魁祸首?
谈论“糖”这个话题前,我们先来简单界定一下它的范围。狭义的糖自然没有任何异议,就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那些富含甜味的精制糖,比如白糖、冰糖、糖浆之类。但从广义上来说,糖还包括没有甜味的淀粉。前几年,坊间流行“靠不吃淀粉类食物减重”的理论,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令很多年轻人养成了在饭桌上“只吃菜不吃饭”的饮食习惯。
事实上,淀粉类食物中所含的糖分为多糖,而并非单糖,前者需要人或动物体内的酶将其分解成后者才可以吸收,所以致胖的可能性并不大。打个比方说,如果要在米饭中“吃”到50g糖,大约需要吃750g米饭,而这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很少发生的事情。而且淀粉类食物通常体积比较大,容易让人产生饱足感,所以在量方面也更容易控制。
对于对体重“斤斤计较”的人来说,更需要警戒的是蔗糖之类的单糖,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任何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肥胖。国外也有人把这两种不同的糖分为“慢糖(碳水化合物)”和“快糖(精制糖)”。
营养学医生雅克·弗里克(Jacques Fricker)在其《吃出来的苗条、健康和好皮肤》一书中指出,大量吃糖,特别是快糖,对体重肯定是没有益处。因为吃下去之后几乎可以不经过人体的任何代谢过程,就会到达血液,这些糖类刺激胰岛素分泌,使其抑制脂解作用:脂肪无法被分解燃烧掉也就很容易积存在体内了。
同时,快糖的另一个危险性在于,因为它的体积比较小,占用胃的空间不大,所以很容易不知不觉就吃下很多。而一块扎扎实实的肉,则更容易让你产生该有的警惕。
改变体质酸碱度?
曾经有日本学者认为,糖是一种酸性食物,而人的身体是弱碱的环境,如果大量食用糖,会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转变成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从而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削弱白细胞抗击外界病毒进攻的能力。还有一种立论则让女性更加谈糖色变:长期食糖过量,会加速细胞的老化,头发变黄变白,加速人的衰老进程。
这些说法让原本甜蜜可人的糖果仿佛变成了裹着糖衣的炸弹,难免令人不安。但华东医院营养科的孙建琴教授对此持不同意见。
她认为,人体的正常PH值为7.35~7.45,尽管糖是酸性的,但我们体内有一个强大的平衡功能,不至于影响到体液的PH值。另外,过量食用糖当然有很多对健康不利的方面,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过量吃糖会直接导致人体加速衰老。
剔除以上两种尚未证实的说法,糖(指精制糖)仍然是一种我们不能再敞开胸怀无条件欢迎的食品。
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过 “吃糖会坏牙齿”。单糖容易发酵,对口腔、牙齿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多吃后容易引发龋齿。吃糖会伤肝?这也不是危言耸听。过量的糖在肝脏中容易合成脂肪,形成脂肪肝,损伤肝功能,严重的还会导致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更新的观点则认为,过量食用糖,胰岛素会促进细胞的繁殖,增加我们罹患癌症的危险,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2007年,世界癌症基金会召集了几十位顶级科学家,就营养、食物、生活方式与癌症相关的一些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出版了《膳食、营养与癌症的预防》一书,认为适当控制糖的摄入量对防治癌症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糖这玩意儿,似乎更适合作为偶尔犒劳味蕾的礼物,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餐点。如果你有在手边放一个糖罐的习惯,就要注意控制糖罐开启的频率了,否则就等着对付那些可能接踵而来的无穷麻烦吧。
拒绝甜食诱惑:低糖饮食
为什么那些甜食对我们似乎总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糖果对我来说,就像是记忆中的童年,美好而单纯。”Lucy说。她在一家500强企业做销售经理,收入虽然丰厚,但烦恼同样一箩筐。“小时候摔了跤,或者拔了牙,妈妈总会买糖果来安慰我,所以,现在每次吃糖,我也总是会幻想自己又重新变回那个天真单纯的小女孩,那一刻,我觉得很快乐。于我而言,糖果带给我的能量,远远超过它本身所含的热量。”
也许这就是我们虽然明知糖果并不在健康饮食倡议的食品清单里,却仍然对它难以割舍的原因之一吧。尽管也有相关研究认为,糖之所以让人产生愉悦感有一定的生理根据:甜味会刺激大脑分泌一些神经递质,而这些化学物质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但孙建琴教授仍然认为,这种作用十分微弱。糖带给人们的愉悦,更多是出于心理上的,生理上的依据仍然不算充分。
倘若如此,我们图一时之快,取悦了心理,那么在其他时间,不妨留意一下糖的摄入量。其实我们生活中出现的糖,并不一定是以“糖果”之类的形态明目张胆现身的,而是隐藏在各种不同的食品中,从而很容易降低我们的警惕性。比如,各种含糖的饮料、水果。
一般来说,含糖饮料中至少有10%是糖甚至更多,也就是说,一瓶500ml的饮料中,含糖接近50g,而这也是营养协会建议的人体每天摄入糖分的上限。酸奶中含有的糖分更加不可忽视,酸奶本身就富含乳糖,为了使酸奶口味更加香浓,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又加入了大量蔗糖,最后成品所含的糖分非常惊人。
水果也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那些以大量水果代替主食的减肥爱好者最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饮食结构,因为水果,尤其是一些甜度较高的如西瓜、菠萝、葡萄、芒果、木瓜等,都含有很多果糖,一旦进食过多就容易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高血脂。一天之内,食用水果的量应在200g~300g之间为好。
关于糖,你不可不知的几点
一天吃多少糖才不算越界?
营养学家认为,一天内食用的精制糖,最多不能超过50g,而淀粉类碳水化合物,以250g~400g为宜。后者的分量比较容易控制,而前者的50g中,应该包含所有含有精制糖的食品,包括含糖饮料、巧克力、各种甜点等。
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生吃”。
很多人喜欢用白糖蘸糯米糕之类直接食用,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糖都可以生吃。比如说,超市里售卖的包装白砂糖,或者喝咖啡用的袋装砂糖的加工过程和保存条件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直接食用,但一些散装的食糖,很容易受到细菌和尘埃的污染,最好不要用来凉拌生吃。这也提醒我们,开封后的白糖,一定要封闭保存,避免二次污染。
人工甜味剂跟普通的蔗糖有什么区别?
我们常常在超市货架上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看到这样的标注:阿斯巴甜、甜蜜素、木糖醇、山梨糖醇。其中,阿斯巴甜和甜蜜素都属于人工甜味剂,从植物中提取,化学合成,不会产生能量,也不会有口腔保健、体重方面的困扰,而且它的甜度一般是普通蔗糖的100倍甚至更高,所以食用不会过量。对于嗜甜却又不想惹上麻烦的人来说是个比较安全的选择。木糖醇和山梨糖醇则属于低聚糖,在人体中的消化吸收要比普通蔗糖慢得多,吸收率也比较低,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饥饿的时候吃糖可以充饥?
糖在体内储存很少,如果长时间不吃饭,就会造成低血糖,从而影响注意力和精力,降低工作效率,这个时候可以吃两块糖来补充一下糖分。当然,吃糖充饥只是权宜之计。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还是正儿八经地坐下来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