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男:太注重结果,往往得不到那个结果

  我是谁?

  我不想被太物质的东西左右。我坚信,是我的就一定是我的。

  我喜欢自己的脸,因为在每一部影片中,它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我追求踏实快乐,更在意得到快乐的过程。

  电影,是目前最让我快乐的事情。

  个人档案

  姓名:余男
  籍贯:湖南
  生日:9月5日
  身高:169cm
  语言特长:法语、英语
  教育背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95级

  作品

  《月蚀》饰:雅男与佳娘 导演:王全安 2000年
  《狂怒》饰:晴 导演:KRIM DRID 2002年
  《惊蛰》饰:二妹 导演:王全安 2002年
  《图雅的婚事》饰:图雅 导演:王全安 2006年
  《基因决定我爱你》饰:玛菱 导演:李芸婵 2007年

  获奖情况

  2001年,法国杜威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3年10月,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
  2004年4月,法国巴黎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2004年4月,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2007年,柏林电影节《图雅的婚事》获金熊奖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余男只有5岁。当时她无论如何也不想拍照,于是奶奶只好用双手紧紧搂住她的双臂。

  “奶奶给我的空间很大,只要不犯大错,基本上我可以随心所欲。”

  “因为父母工作特别忙,所以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一直和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那个时候我很淘气,上房爬树,几乎一分钟都闲不下来。奶奶给我的空间很大,只要不犯大错,基本上我可以随心所欲。但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承担后果。现在她老人家已经90多岁了,生活在北京,我经常去看她。

  奶奶和爷爷是中国第一批留日的学生。爷爷非常了不起,会说7国语言。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背影——我每天看到的,都是他趴在书桌前工作的样子。如果你现在在字典上查‘概率论’,就会看到我爷爷的名字。”

  ----------

  这张照片的背景是公共汽车车尾的喷绘。高中三年级的余男,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偏不做什么’。

  “很庆幸我的父母在那个时候一直在我身边,给我人生的指引。”

  “高中时的我,是个反叛到极点的人,很讨厌上学,尤其是高三那一年。我觉得老师每天让我们做20套模拟试卷,完全没有用,只是在为他自己塑造一个尽职尽责的形象。后来,老师打电话给我爸爸,爸爸就问我为什么不去上学。我对他说,我真的很不想去学校那个地方,学那些没用的东西。

  当时,爸爸很认真地听我讲,最后他说,那好吧,我给老师打电话请假说你今天病了。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其实父母和我在心灵上是相通的,他们信任我,也愿意去理解我,接受我的想法。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很庆幸我的父母在那个时候一直在我身边,给我人生的指引。”

  虽然《狂怒》里充斥着暴力,但在私下,余男和全剧组都成了好朋友。

  “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努力了。”

  “刚到法国的时候,我住在巴黎六区,法国国宝级女演员德纳芙就住在那里,是一个很古老而高贵的街区。生活在巴黎的那段日子感觉很特别,开始的时候很容易就融入到巴黎人的生活当中了,每天除了拍戏就是在街上散步,在路边的咖啡馆喝咖啡。但在巴黎待的时间越长,反而越觉得那里的氛围和自己的生活距离越远,这是一种形容不出的感觉。

  我去法国是为了拍摄《狂怒》。当时一句法语都不会。我只有3个月的时间,要把法语练到在法国生活5年的程度。剧组安排我住在一对法国老夫妇的家里,我把电视整天开着,根本没有周六周日的概念,彻底陷入法语学习的漩涡。后来那对法国老夫妇感慨说,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努力了。”

余男-5

  这是《惊蛰》中的一幕,当时余男身边的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收到了镜头中。

   在拍这部影片的时候,余男的脸上出现了一块黑斑,她以为以后会永远这样,没想到后来慢慢消失了。

  “我并不介意自己的角色样子很丑,但并不想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关注。”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要演那么多需要把自己弄得很丑的角色。我并不介意自己的角色样子很丑。但我并不想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关注。这样目的性太强了。太注重结果,往往得不到那个结果。

  比如,你爱上一个人,如果你是爱他的钱或者地位之类的东西,那你从这分爱中就得不到快乐和幸福。”

  媒体一直在关注余男和王全安的关系。余男觉得,关系的定位只是一种表象,作品才是本质。

  “我们之间有一种很默契的东西,  这是最难得的。”

  “王全安导演是我生命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人。他看重的恰恰是我比较叛逆的一面。我对电影的期待和选择,表演方式都和他比较合拍。他在作品中对女性个性的表达,是我认为最好的。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合作也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刚合作的时候,觉得很辛苦。王全安简直就是个神经质,而且严格得让人害怕。那时候我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我不是一个健谈的人,如果接受采访的时候有王全安在身边就很安心,他总是能把问题接过去,我基本上就不用说什么话了。我们之间有一种很默契的东西,这是最难得的。”

余男-7

  余男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观点:音乐的节律与我们自身节律趋向一致时,更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对此,她很认同。

  “如果真在那里结婚生子,应该也挺幸福的。”

  “因为要拍《图雅的婚事》,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内蒙的牧区。在那个地方,女人是没办法换衣服的,因为风沙太大,穿再好看的衣服也会瞬间就看不出漂亮了。她们唯一的装饰就是头巾,走在集市上,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头巾,漂亮极了。

  那是一个民风特别淳朴的地方,所有的人都热情好客,眼神和笑容都很干净。有时候我想,如果真在那里结婚生子,应该也挺幸福的。”

  进入牧区的头3个月,余男一直和牧民生活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盖房、骑骆驼。到后来,她已经和真正的牧民没什么两样了。

  “莫扎特仿佛天使下凡,而巴赫则让我头脑清晰。”

  “没有工作的时候,我每个周末都会去跳HIP-POP,每当我随着HIP-POP的音乐舞动身体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美,很健康,那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释放。

  心态平和的时候,我喜欢听莫扎特和巴赫的音乐。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不同的,莫扎特仿佛天使下凡,而巴赫则让我头脑清晰。HIP-POP和古典音乐看起来是如此不同,但对我来说,这都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无论是JAY-Z(注:美国HIP-POP教父级人物)还是巴赫,听着他们的音乐都让我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

余男-9

  有时候,mimo也会让余男头疼,因为它总觉得摆在面前的猫食罐头没有冰箱里的那罐味道好。

  “mimo的到来,让一切都改变了。”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动物的人,但mimo的到来,让一切都改变了。mimo是朋友送给我的猫。它的样子很少见,是那种很不一般的漂亮。在mimo和我生活了一年之后,我发现有时候它甚至能听懂我说话,当我对它发出命令或说点什么的时候,它脸上会出现‘我明白’的表情。前些日子我看《香水》那部电影,那里面的猫和mimo竟然长得一模一样,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

  Mimo很独立,每次我要离开的时候,它都不会表现出特别伤心的样子。也许这就是我最喜欢它的地方。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喜欢上那些对人有太多依赖的动物,比如狗。”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