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龙:写小说的心理大师

  在美国,他是当代心理治疗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著名的团体治疗专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作家。他就是——欧文·亚龙(Irvin D. Yalom)。非常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他。我们专门准备了对他的独家专访,以及作品节选。

  欧文·亚龙,1931年美国华盛顿出生,父母是俄罗斯人。美国团体治疗的当代权威。出版过数本心理治疗专业的经典作品和一系列的心理小说,获奖无数。2007年3月,亚龙被推选为美国第四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美丽的初夏下午,倚在洒满阳光的沙发上,我读完了亚龙最新的一部长篇小说——《叔本华的治疗》。

  这是一本让我悲伤着坚强的小说。故事开篇,就是主人公——65岁的心理医生朱利斯——被查出身患绝症。“他要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日子要怎样度过?”这种意外到来的死亡,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感到胸口紧紧,总希望在下一章节就看到朱利斯的命运出现转机,最好是误诊。但是,尽管奇迹始终没有出现,尽管故事中充满面对死亡的压迫感,我却在心生悲凉的同时,感到身体里越来越充满更好生活的力量。

  其实亚龙的小说从来就没让人失望过,他总是在讲述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的同时,把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专家对生命的感悟传递给大家。比如这部《叔本华的治疗》,他用一种轻快的笔调讲述——我们必须面对的死亡阴影,以及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当然,亚龙更具特色的是,他总是直接回答一些时常困扰我们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会死亡?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自由是什么?并在作品中详细阐述他的存在主义观点。

  亚龙是谁?

  欧文·亚龙是俄罗斯犹太移民的儿子,1931年在华盛顿出生,在贫穷的犹太区长大。在他还是一个少年时,就已经通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用亚龙自己的话说,他是“吮吸着存在主义文学的乳汁”长大的。之后,他又阅览了萨特和加缪等许多哲学家、文学家的作品,认同尼采和伊壁鸠鲁的理念和观点。

  而在心理治疗的道路上,亚龙早年师承新弗洛伊德学派大师沙利文(Harry S. Sullivan),将客体关系心理疗法发扬光大,成为美国团体治疗的当代权威。另一方面,他还将存在心理治疗融入实践中,成为与罗洛·梅(Rollo May)齐名的存在主义治疗专家。

  1980年,亚龙发表了他最具学术性质的文章《存在主义精神疗法》。在这篇文章中,他定义了生活的4个终极问题,即:不可避免的死亡;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需要的自由;还有一点就是,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他认为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痛苦基本源自这4个方面的困扰。

  2007年3月,亚龙被推选为美国第4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如今,76岁的他仍在加州派洛艾图与旧金山两地执业,同时还在继续写作。在他的多部小说中,他一直传达着他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医患关系是治疗生效的最主要动力,而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方式来使我们接受和体验自己生活的状态。

  希望以下的访谈和节选能够使大家更有兴趣去阅读欧文·亚龙的作品。

  《心理月刊》对欧文·亚龙的独家专访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痛苦。如何面对这些痛苦?方法是什么?在这里,亚龙和《心理月刊》的读者一同分享他每天都在实践的方法。

  ■《心理月刊》(以下简称“P”):您钟爱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关注存在的大问题。比如: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接受死亡?为什么?

  欧文·亚龙(以下简称“O”):在美国,由于健康保险的限制,很多心理医生只能给患者进行短期治疗。这样仅能对某些症状,比如饮食障碍起作用。但是,还有很多人咨询更深入的问题,特别是身患重病或面临死亡的人。上了年纪、即将退休的人也总问:“我们都会死,我们如何面对这个现实?”当然,这些都是哲学问题,但却真正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许多病人告诉我,他们在敢于思考死亡问题之后,就变得更明智,内心更丰富。在遭到别人拒绝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安,而更乐于先去做心目中最有价值的事情。为什么心理医生不利用这些认识为病人的生命带来改变?

  ■ P:您的两部小说都以哲学大师为主角,是因为十分认同他们的思想吗?

  O:我经常把自己比作一个剽窃哲学家劳动的拿来主义者,把他们的思想提炼成金,再运用到治疗过程中去。几年前,我接待了一位女病人,我们一起花了很长时间才得出结论——她渴望的,是爱,但并不是特指被谁爱上。换句话说,我们渴求的是堕入爱河的状态,而非与特定的某个人相爱。其实这就是尼采关于爱情的思想!他的那句箴言是——我们爱的不是那个人,而是爱情本身。

  ■ P:学习哲学可以作为治疗方法吗?

  O: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造成了人类的痛苦,他的许多作品都在研究减轻这种痛苦的方法。但在治疗中,心理医生仅仅接受某些概念或者思想观念是不够的,还要反复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生效的最重要动力。

  ■ P:这一点是不是也正将您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的精神分析法区别开来?

  O:在治疗方面,我从不认为精神分析法非常有效,但我坚信精神分析是认识自己的好方法,尤其是对那些正在参加精神治疗培训的医生来说。因为任何治疗方法的形式说到底都是弗洛伊德式的。如果我们关心患者不自觉的动机、梦、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移情的方式,那就说明我们信奉弗氏学说。事实上,弗洛伊德的学说根本没有什么具体的正统方法,他传递的是一种精神。

  ■ P:那团体治疗又是怎样的?

  O:有些患者很难单独面对面地与医生建立关系,团体治疗非常适合这些人。团体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和体验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交流、合作,然后通过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更好地进行治疗。

  ■ P:心理治疗真的能够减轻人类的痛苦吗?

  O: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问题,也或多或少会感受到痛苦。这种痛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有些人会感觉更严重,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经历痛苦的时候年龄还太小,也可能是因为在经历痛苦的时候,却没有父母给他们爱的温暖和安全感,所以他们就会被这种痛苦所吞噬。我相信自己能够帮助他们。

  ■ P:当治疗起作用时,有什么表现?

  O:病人对医生的种种抱怨会慢慢变少,甚至会完全消失。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也会改变。最终在几个月之后(在我治疗的病人中,最长不过1~2年),他们就会发现治疗已经不是他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事情。他们过着自己正常的生活。当初促使他们来找我治疗的那些原因也就慢慢消失不见了。

  ■ P:您工作中的快乐和痛苦是什么?

  O:毫无疑问,工作让我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在治疗别人、帮助别人成长和改变的同时,我也享受到一种成就感。但是我也有难题,最主要的就是孤独感。我们每个医生都是独自工作,同事之间很少接触。另外,这种工作压力很大。但不管怎样,工作带给我的快乐远远大于痛苦!

  国内出版的亚龙的心理小说

  ■《叔本华的治疗》
  希望出版社,2008年1月

  心理医生朱利斯被意外查出身患绝症,他要如何面对死亡来临的考验?他还能帮助菲利普摆脱叔本华式的悲剧人生吗? 

  ■《当尼采哭泣》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1882年的威尼斯,布鲁尔医生是弗洛伊德的朋友,他能够通过聊天成功治愈病人的绝望吗?不容易,尤其是这位病人的名字叫尼采。

  ■《诊疗椅上的谎言》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一部精神分析式的侦探小说。所有人都在撒谎:医生、病人、朋友……治疗还会生效吗?心理医生的职业道德到底是什么?

  ■《爱情刽子手》
  希望出版社,2008年6月
  10位患者,10个治疗故事,都围绕爱情展开。本书序言为亚龙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疗法》。

  亚龙的另一些著作

  ■《送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

  ■ 这是一个全面介绍欧文·亚龙的网站( ),包括他的个人传记,著作书目,访谈,视频资料。

  《叔本华的治疗》节选

  朱利斯熟知生死之道,就像任何一个人一样。他同意斯多葛学派的说法:“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他也赞成伊壁鸠鲁的理念:“只要我存在,就没有死亡;只要有死亡,我们就不存在。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害怕死亡呢?”朱利斯身为精神科医师,常常在垂死病人的耳边柔声细述这些安慰人心的话。

  虽然他相信这些黯淡的哲思对病人有用,却直到4个星期前出现彻底改变一生的可怕时刻,才发现这些话和自己有切身的关系。

  那是例行的年度健康检查,为他做身体检查的内科医师赫伯·卡兹是他的好友兼医学院同学。检查结束后,赫伯对他说:“……你身上的这些斑,我觉得你应该去皮肤科检查一下……可能没什么关系,但还是去检查一下。好吗?

  “朱利斯,这种病真的严重到会致命吗?”波妮问。

  “既然你直问,我就直说了,答案是‘对’,的确会致命,这东西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把我搞死。我知道提出这种问题实在不容易,但我欣赏你的直截了当,波妮,因为我像大部分罹患重大疾病的人一样,讨厌人家欲言又止的样子,这种态度只会使我感到孤立、害怕。我必须让自己习惯新的现实,我虽然不喜欢这样,但健康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结束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