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十大价值观分享

  10年。仅仅用了10年,被命名为“她世纪”的21世纪,就显露了“她”的特质。这是财富增长、越来越多女性受教育、参与社会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社会非体力化、强调跨领域全息视野的必然结果。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愿意与否,在博弈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都要遵循着一种更为开放、也更具女性和平、包容、学习性思维特质的价值观,拥抱并适应这个崭新而独特的21世纪。我们将这种充满未来感的价值观命名为“更好地生活”之新女性价值观。这也是《心理月刊》自创刊之日起,就在为她的读者探索、总结、实践、分享的10个理念。编辑们在这里与您真诚分享自己这10年的感悟。

  1、学会活在当下

  这是所有自我努力的终极目标:平息源于回忆和未来的憧憬,以及欲望的内心独白,全身心投入生活,就在此时此地。“生活就是现在发生的事,而我们却无暇顾及。”约翰·列侬说。现代生活并不容易,更多健康问题、情感困扰、职场压力……背着沉重行囊低头赶路的我们,是否将生活遗忘?

  ■ 吴西羽

  10年前我还在上学,只希望快快毕业去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幻想未来,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可10年后的今天,却感觉到当时时光的宝贵,也认识到:回想过去的美好光影,首先要享受当下的光合作用;此时此地无论在做什么,都要认真地去对待,因为它即将成为过去。于是,珍惜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幸福,珍惜与朋友的每时每秒,珍惜路人友善的笑容,珍惜过去所拥有的幸福现在的我,感觉特别特别幸福,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多太多。

陈雪丹

  ■ 陈雪丹

  10年前的我,还在一双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羽翼之下。我的每次努力和成长,父母的每次赞许和奖赏,是彼此之间的郑重承诺。生活就在许诺和实现的承诺中展开,有着线性的笃定。10年后的一次采访,被访者是一个3岁以后再没见过亲生父亲的半百男人。他曾经是个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少年,如今却充满平静的力量。他说,他从不相信承诺,因为在每个承诺兑现以前,有太多个“如果”需要实现——这些“如果”常常连自己都无法控制,又怎么能够许诺给别人呢?所以,就享受当下吧!我深以为然。

  10年,由理想进入现实的10年。我不再执着于别人说过些什么、没做到什么。因为每一个当下的发生,你当时的喜悦悲伤,就是生活的真实。活在生活的谜局里,活在它的复杂和丰富之中,活在当时百分百的心情里,就是人生的奇妙所在吧!

  ■ 颜语

  这是我人生经历最丰富的10年:毕业、留学、工作、恋爱、婚姻;这也是我人生际遇和情感最为跌宕的10年:深爱的亲人因为疾病或天灾相继辞世,亲密无间的友人如今远隔重洋,开始承受生活的压力,感叹人生和人性的无常……

  从懵懂到学着成长,也许注定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性格中未曾意识到的负面能量被激发,心态变得患得患失,为过去,为将来,惟独忽略了当下。在莫名焦虑时,却忘了“真实就是此时此地”:傍晚和爱人在公园里悠然地散步,手指尖传递最踏实的温情;午后在躺椅上看书,慵懒地打个盹儿;时不时收到妈妈的唠叨,衣食住行,事无巨细……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知不觉间,嘴角微微扬起。

  2、赋予生命意义

  提醒自己为何而活,与自我、价值观、欲望和谐相处,求助哲学,构筑信仰……自我实现的路还有很多。这个时代集体意志的减弱,给我们带来更多自由,也带来更多迷茫和空虚。今天,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如何对自己负责,都要面对一些基本问题:我是谁?想成为谁?想要怎样的生活?……

何泓

  ■ 何泓

  佛教,基督教,是我的缘吗?我的一位表姑是居士,拜她所赐,10岁便会背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15岁,我偶遇一本英文电子书,有美丽韵律,大声诵读只觉无限喜悦宁静,翻字典,才知道这本书是《圣经》(Bible)。因此,我曾对宗教无限着迷。但年纪渐长,我深知这些事,我只是“知道”而已。我不质疑、不验证,止步在思考的最外延,因为我的生命故事与它们完全分开。有缘,其实是没有缘。

  工作后进入媒体,到第二年时,整个月彻夜难眠。我问自己:为什么站在这里,和这些人,做着这样的事情?我这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吗?思考这些问题很痛苦,过去所做的一切像一枚坚硬的洋葱,被我强行一层层地剥开,晾晒。我不知道“那件事”是什么,但只要想到“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益的人,以此为出发点而行动”,我的心便能安稳喜悦。相信吗?我现在就过着这样的生活。我选择了《心理月刊》,一本和我的价值观与追求契合的杂志,在工作与学习中逐渐充实、踏实。我想我不需要背诵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仪式。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它就是我要切切遵守的教义。

  ■ 张茵萍

  闲聊时,妈妈随口说到:“学习、工作,都是为了生活嘛。”我深深点头,心中思绪暗涌。10年前的我,不会这样认同。和妈妈一样,我从小就是个“很生活”的人。美食、绘画、缝纫、编织、手工空闲时自然投入其中,甚至毫不犹豫为它们翘课。就这样随性而为,懵懂到大学毕业,才突然明白“包分配”的“统招生”身份,对于未来已毫无意义。生存和发展问题横在眼前,我才意识到必须自己选择并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才不得不自问:“我想干什么?我要怎样的人生?”“难道就是这琐碎的一切?”不,我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有意识的学习从此开始,并逐渐成为最强音。生活节奏跟随工作节奏,那些曾经的乐趣大部分被闲置,甚至被遗忘。

  好在,生活总会不断向我们提出新问题。近几年“我为什么而学习、工作?”的声音开始不断浮现,迫我思考。感谢亲朋不经意的提醒,让答案逐步清晰:为了更好地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世界,也为了生活——生活本身就有价值,有意义。我慢慢开始在生活中重新加入美食、缝纫、绘画生活仍然琐碎,但我乐在其中。

  3、爱需要经营

  爱并非与生俱来,爱要学习。除了魅力和诱惑,爱还是学会了解对方,学会协调双方不断变化的关系。爱,从未像今天这样崇高和重要;与此同时,对自由的渴望、不忠的愿望也在涌动……面对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复杂的伴侣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

刘明

  ■ 刘明

  10年前,我开启了一段感情经历。如今,这分感情经历种种考验,已修成正果。

  真挚的感情来之不易,需要真正用心去珍惜。然而,任何一段感情都不是一帆风顺、一成不变的——我们身处不断发展的世界中,所有事情都在变化着。我们深知要去爱对方,但我们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去爱。当问题出现,我们更要学会如何处理。

  10年的感情经历,使我意识到:爱,需要学习,需要经营,需要创造。我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对方,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多看到对方的优点;给予更多的尊重、信任与包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时地制造惊喜,等等。只有不断学习去爱,懂得去爱,才能牢牢地把握这分感情。

  4、学习为人父母

  父母的绝对权威不再。初为人父母者并不一定得要领,现在他们需要想想自己的童年,想想要传承给孩子怎样的价值观。

  越来越多父母希望放弃传统父权式的严厉管教方式,给孩子“爱的教育”,但是多数父母成长经历中并没有这样的体验。怎么做,我们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

  ■ 李芬芬

  读大学时,我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孩子,你要成为这样的人。我把全文抄到了日记本上。善良的人,有爱心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抄下来的意图也许是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也许是期望未来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7年前,女儿的到来,让我充分体验到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回想过去时光,我发现多数时间都是女儿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每天与女儿共度的阅读时光,让我弥补了儿时的阅读缺憾;我心情不好时,女儿会用她从书上看到的内容开导我:妈妈,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过,你就开心了;有时我为错过一班车而懊恼,女儿会说:没关系,一会儿还会来的……

  是女儿让我的心境更开阔,让我更有爱心,更能去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有女是福,真的!

贾小凌

  ■ 贾小凌

  2009年年末,编辑部交换圣诞礼物的主题是“2009年的幸福是什么?”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记忆都涌上心头,到最后,我非常确定地对大家也对自己说:“幸福是两个人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

  一路走来的磨合,让曾经脾气暴躁、无比拧巴的我,真正意识到爱也是需要学习的。其实,磨合期就是一个爱的学习并练习的过程,更多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更多地理解、支持对方,更多四两拨千斤地化解还未发生的矛盾。我学会了在两个人关系中真正的宽容和自由。正如《心理月刊》中说的那样:爱你,让我成为我自己。

  10、性感无成规

  性感,首先是接受自己作为女人的身分。她为此自豪,愿意展现。性感没有规范或固定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灵感去找寻各自的答案。

  ■ 余莹

  女性特征曾被抹煞,女性美曾几乎消失,性感曾是个贬义词,而如今,女人们开始找回它,发展它。不是为了取悦男人,只是女人自己的需要。

  10年前的我,刚刚进入大学,青涩稚嫩,很少去联想“性感”一词,但对于美的意识已经很强。颓丧的是,在自己对于美的界定中,常常感觉很落败。那种感觉就是,我知道什么是美,而自己不在其中。

  后来在工作中,见过各种各样的女性,她们教会了我什么是魅力。比如有的人体型雍容,但说话的感觉很迷人;有的人脸蛋方宽,但着装风格非常有女人味。而我自己,也亲身实践着变化,比如改变身材。在胖瘦之间,我体验到不同的心境,原来瘦削的美可以很出众,而稍微的肉感让别人觉得亲切。当达到一种美的标准,还会欣赏着另一种美的状态。

  渐渐地,关于美的幻象模糊了,我发现我很难再从头到脚去细细勾勒一个理想的女人。我明白了,其实美有很多种可能性。这很多种可能性,让自己活得自在,也让周围的气氛舒服起来。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