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装异服在说什么?

  万神:我是万神

  我是万神,宇宙之神。好像在他这里没有条条框框,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只有一条:与众不同。路人看着他的长发飘飘和中性化的搭配,或目光如炬或想入非非。他则从不看他们,做自己就好。

  熙熙:好几种假发,好几个我

  她率性的表达,爽朗的笑声,似乎并没透露出一丁点江南女子的味道来。但是一戴上不同的发型,她立刻就换了一个人。忽而在眉眼流转之间,透着妩媚迷人;转身又是精明能干、富有效率的PR。她总在各种角色、场合之间自如转换频道,好像天天都是化妆舞会。她的梦想,是要做一名战地记者。

  苏姐:我觉得自己是阿拉伯人

  她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每一个充满伊斯兰文化和北非风情的派对晚宴上。在阿拉伯的朋友圈里,常有人说她身材、相貌像阿拉伯人。还有一个沙特朋友跟她说,她应该生活在阿拉伯国家,甚至说她应该加入伊斯兰教。当然,她最偏爱巴勒斯坦长袍中的女性色彩和头巾遮掩的神秘感。

  “可是那一天,并不是因这双皮鞋使小姑娘打扮得奇装异服。出奇的是那一天姑娘头上戴着一顶平边男帽,一顶玫瑰红色的软毡帽,上面围着一条很宽的黑色饰带。正是这顶帽子使得姑娘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形象。……为什么会买这么一顶帽子呢?在那个时候,在这块殖民地中,没有一个女人,没有一个姑娘会戴这种男式毡帽。这连当地的妇女也不戴。……我试戴了一下这顶帽子,就这样,我在帽店的镜子里照了照,我发现:在这顶男式帽子下面,我那不讨人喜欢的单薄身段,那种孩童的缺陷,立即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她再也不是自然界中粗暴和倒霉的角色,恰恰相反,这种选择使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人,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突然间,有人喜欢她了。”——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想象一下:戴着毡帽的小姑娘被湄公河的反光照映着,孤零零地凭倚在轮渡船舷上。这顶男式的毡帽把整个场景都染成了玫瑰色。那个来自中国北方的英俊男人,突然间,喜欢她了。他对她说这顶帽子对她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戴着一顶男式帽子……实在独出心裁,为什么不行呢?她是如此的美丽,她想怎么打扮就可以怎么打扮。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某个地方身着奇装异服遭遇杜拉斯般的邂逅,不过是小概率事件。当然,小概率事件时有发生。婉红第一次遇到她现在的先生时,穿着一身她钟爱的清代白色水墨长袍和绣花布鞋——在那样一个低胸露背吊带衫们扭动的酒吧,她真的诡异异常。他把她从男人放肆的口哨和女人嘲笑的目光里解救出来。在门外的月光下,他觉得她宛若天仙,瞬间决定“接”住她。

  更多时候,身着奇装不是为了遇见谁,就是让你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15岁的杜拉斯在戴上那顶男式帽子时,与她相遇。而薇薇安(Vivienne WESTWOOD)则是在认识麦克拉文(Malcolm McLaren)之后,与另一个自己相遇:此前她是一个生活沉闷的家庭主妇,之后她成了颠覆世界时装发展史的“西太后”。

  她曾经让英格兰年轻的母亲们持续了30年的牙疼——她用“SEX”作店名并零售印有色情图案和文字的T恤,她借内衣外穿的“女巫”系列扬言要把一切家中的秘密公诸于世,她开创的皮夹克裹雪纺纱裙搭配中,呼之欲出的赤裸和野性……如今这一切“乖戾乖张”的色彩已然成为“永恒的经典”,成为街上随处可见的美丽。

  万神,舞台剧灯光设计师及服装造型师。你第一眼看到他的一定是他那头比女孩还长还柔顺的头发,从上中戏开始就一直蓄到现在。我们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站在自己设计的话剧舞台上:他穿着一条黑色的

  阿拉丁肥腿裤,上身穿黑色收身马甲,简单地把长发挽成一个髻。凭这些要想不注意到他,真的很难。他说近几年其实很少买衣服,一年也就买三、四回。但是他进店的第一件事,永远是挑出这家店里最另类、最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件;然后再看自己是否能接受。他偏爱的衣服元素似乎多少带点中古世纪的神秘元素:军绿色的燕尾牛仔服、阿拉丁神灯裤……配上一头飘逸的黑色长发,白皙的皮肤,转瞬即逝的忧郁神情,当各处的出位元素集于他一身时,居然有了点俏皮的和谐。崔泽熙,JAVACE高级礼服定制公关,做过时尚杂志编辑,在英国生活过四年半。俏丽的面孔,诙谐的谈吐和恰到好处的骄傲与自信。非工作时间,她偏爱穿特别剪裁的衣服,巨大夺目的配饰和永远不可或缺的高跟鞋。然而对她来说要随时改变气质亦是轻而易举——假发。在戴上不同的发型时,她立刻遭遇了另一个自己,连言谈举止都会被头发的长短所影响。苏姐,从事阿拉伯文化交流及商务往来多年,非常熟悉伊斯兰教文化和习俗。她对阿拉伯的长袍、充满西亚北非风情的饰品情有独钟。垂至脚踝的大长裙,镂有阿拉伯图案的金饰和垂着流苏的头巾,都让她爱得情不自禁,因为这是女人在沙漠地区的最美丽装扮。尤其是摩洛哥的衣服特别华丽,很女性,在派对上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但同时戴上一块黑色头巾,又给人一种神秘感。

  偏爱奇装异服难道仅仅是外在行为吗?当然不是!最初奇装异服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一种新鲜刺激的感受,随后慢慢形成了dandy、朋克等风格。在我们的社会经历突变的年代,异装癖是一味催化剂。他们用改变外表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而这恰恰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当然,他们内心有想要吸引他人眼球的愿望;同时他们也抱着一种玩乐的心态,渴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异装恰恰是一种创造力”

  心理学家如何看异装这种行为?为什么我们不敢穿得那么大胆出位呢?听听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莫斯的观点。

  《心理月刊》:人们通过异装行为想表达什么?

  阿尔莫斯:这个答案只有穿着的人自己能回答。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外表都一样,就可以掩饰不同的内心动机。也就是说,人们穿着打扮的方式通常和自己的内心有关系,也和别人的看法有关系。

  不管人们讨厌还是喜欢穿奇装异服的人,他们自己也觉得无所谓,依旧我行我素?

  穿奇异的服装,或者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这类人,他们只是想吸引眼球。他们希望引起别人注意,哪怕用挑衅的方式:看哪,我敢,你们敢吗?甚至于他们不介意让别人排斥,因为即使是被排斥,也算是引起注意了,有反应总比没反应要好的多。

  他们有共同的固有特征吗?

  是的,但是很多时候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因为有些人穿显眼的服饰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内心。他们通过外表让别人以为他们是那样的人,而把另一个自己掩藏起来。我们发现这个现象也普遍存在于肥胖症人群中间,他们穿着另类大胆,希望借此转移别人的视线,掩饰自己肥胖的体态。

  为什么异装会让其他人感到不舒服?

  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不能容忍异己的,人们讨厌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讨厌和自己穿着不同的人,讨厌和自己不同肤色的人,讨厌和自己有不同性取向的人。因为他们害怕啊。我们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我们眼中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有很大区别的。所谓的“异装癖”不是疾病,恰恰相反,是一种创造力。

  大多数人因为介意别人的看法而惶恐不安?

  很多人因为介意别人的目光,甚至上街都不敢戴帽子。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变得很有自信,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和蔼友善。我们害怕别人的目光,害怕被议论,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些嘲讽的、不屑的、或者干脆直勾勾的目光,会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而变得不自信。正因为如此,我们可悲地把自己封闭在千篇一律的规范中。

  异装能给我们什么好处?

  先不说奇服异装,我们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愉快的早晨,我们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内心渴望的自己。也许你走在路上,心情也变得更好,连马路看上去也变得快乐起来。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