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同事=姐妹淘,太完美了!只是在职场真枪实战的演练中,推荐朋友成为自己的同事,有时会令自己陷入职场困境。但处在工作环境中的职场人,仍需要一种精神的援助。终究,每个职场人都是人际关系网上的一个点,与其他的点连接越结实,就会越安全。
不妨先来看则真实的职场故事。
一年前,安思明跳槽到一家创业型新公司,担任品牌推广总监。看到这家公司规模虽小,但发展前景较为可观,于是,在新公司继续招兵买马时,他豪不犹豫向老板举荐自己的朋友司马,并为他争取了较高的薪酬。
孰料,一年后公司形势大变,由于公司商业模式尚不清晰,作为投资方的大股东撤出,新股东进入,继而是前任CEO离职。新任CEO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分别找安思明和司马谈话,称公司将成立新部门,会从两人中选出一个新部门总经理云云。安思明笃信凭自己的从业资历和资源优势,该职务非他莫属。没想到,3天后,司马获胜。一怒之下,安思明愤而离职。
事后安思明才知道,这一切都跟司马有关。在他忙于工作时,司马已经早早“布局”,拉拢同事,同新任CEO大搞人情关系,甚至偶尔借同事之口散布对安思明不利的言论……他从此再也没跟司马见过面。
看起来,现实的职场如同一部《宫心计》,诡谲而残酷。朋友之于同事,更仿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过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某高端会所渠道总监chris就成功推荐了一位朋友来自己公司工作。“我所在的公司薪酬不错,福利待遇也好,如果身边朋友有能力,我当然会推荐。”同为女性的修远基金会总裁助理杨上青对此也是持肯定态度:“朋友之间彼此知根知底,如果对方的专业素养符合这个位置,我会推荐的。”
男人和女人对待这个问题是持有不同态度的。资深职业规划师王浩天表示,女性会更愿意推荐朋友。“这从根本上源自她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无可否认,职场女性或多或少扮演着弱势群体的角色,随着竞争加剧,又强化了这种不安全意识。既然同事很难变成朋友,那么推荐朋友来做同事倒是不错的选择。朋友=同事=姐妹淘,这对大多数女性而言,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公式。”
相反,在某公司高层任职的朱宁就明确表示:“绝对不会推荐朋友做同事。”他已在职场打拼十几年,先后服务于3家不同性质的公司。在他看来,推荐朋友做同事,推荐者首先要承担的就是个人声誉的风险。此外,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基本是一种以利益驱动为导向的关系,这与朋友间的情感联结也是相违背的。“当利益与情感发生冲突,几乎没有人能逃得过利益的诱惑,这是人的本性。”
一项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大约65%的职位都是通过朋友或者熟人推荐而招聘的,通过公共渠道发放的职位数量非常有限。现如今,相对于80后,70后们更愿意推荐朋友成为同事,因为他们更重视朋友间建立起的感情,而80后则更为独立,人际关系也相对疏离。
对个体而言,推荐朋友共事,处理不当,自然会引来诸多麻烦,但是也不必谈虎色变。归根结底,资深职场专家、畅销书《职场路线图》的作者汪漪指出:“处在工作环境中的职场人,有时是非常孤立甚至是孤单的,需要一种精神的援助。这个援助,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人际关系网。当你推荐朋友做同事时,一方面是为了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在巩固自己在公司里的位置和分量。每个职场人都是人际关系网上的一个点,你与其他的点连接越结实,越紧密,相对而言,你就会越安全。”
专家解读
有句谚语说:“要想走得快,选择自己走;要想走得远,还是要选择几个人一起走。”那么,推荐朋友作同事,你准备好了吗?
黄金法则一:对朋友的品行足够了解
推荐朋友作同事,这在职场上是极为常见的事情,许多公司也鼓励员工推荐其朋友来工作。但前提是你首先要对对方的品德有真正的了解,并对其有真正的信赖,这是建立合作关系最重要的。如果你在对对方品行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推荐,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对方可能会向其他同事兜售你的隐私;更严重的,可能还会伤害到你的利益。因为在职场中我们很难预料什么时间会跟朋友发生利益冲突,所以,也无法作到预先防范。对朋友品行的了解也是为公司负责任的表现,比如,一个人之前在经济上出过问题,那么,通常情况下,你很难保证他/她不会在新公司里故伎重演。
黄金法则二:彼此形成互补关系
最理想的状态是,你所推荐的朋友与你在工作上可以形成互补关系,两人各有所长。不管双方是否在同一个部门,彼此都能够对对方有所裨益,产生1+1>2的合力。否则,如果是在相同的专业领域内,时间久了,难免会形成彼此间的竞争关系,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两人感情的破损。从个人职场发展的角度看,推荐一个与自己专长一致的朋友其实是一个威胁。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学会及早避免这种不利的威胁。从这一点引申开来看,许多一起创业的人最终能够成功,大都是互补类型,各有专长,各司其职。
黄金法则三:反复自问,这个选择正确否
“三思而后行”,总是有道理的。在最终举荐朋友作同事之前,不妨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朋友究竟是否适合这个职位?你是因为看到朋友失业而着急,所以为他谋这份工作,还是他的确是你知道的最佳人选?如果是因为前者,那么你对公司、对朋友、对自己都不负责任。最好的工作,是能激发人激情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份薪水。一个有才华的人,在不正确的位置上,无从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专长,更谈不上发挥个人潜力了。
如果你已经推荐朋友成为同事,如何更好地与其相处才不会导致友情破裂?
黄金定律一:认清角色
职场上每个人都是各自有角色的。至少在上班时,要淡化两人私交,如果在工作中有必要的接触,要公事公办,而不要给别人一种“一看你们的关系就不一般”的感觉——这点是职场大忌,无论如何也不能表现出来。毕竟,职场是工作场所,而非社交场合,如果有私人交流,应该在8小时之外。
黄金定律二:尽量避免成为同部门上下级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国人在熟人之间向来讲究一团和气,淡化边界概念。若要成为上下级朋友,对于边界的理解就要引起重视。如果作为下属的能够支持理解自己的朋友,在接受批评时,也能坦然面对,那么一般双方间就不会发生太多冲突。反而是对自己作为上司的朋友有太多期许,比如得到照顾或者某些好处,当希望落空时,会难免心生怨怒。
黄金定律三:避免工作中与朋友发生利益冲突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这首歌唱出多数人的心声,也是对人性的解读。商业社会,人的行为大多会受利益驱动。当朋友间的情感关系变成利益关系,往往难以拿捏其中分寸。通常而言,在利益相关情况下,人们往往倾向于先发展利益关系,而将情感关系置后,而情感关系常常经受不住利益关系的考验。所以,设法避免在工作中与朋友发生利益冲突,也是维系朋友感情的必要方式。
《职场路线图:人力资源总监手记》
国内首部资深人力资源总监汪漪透视职场的真实之作,是中国第一本职业素养生存手册。全书按求职、猎头、设计、捷径、成功、智慧、危机、情感9大职场路标,每一路标中都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和案例。
作者:汪漪
语文出版社 2010年出版